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5章 你这个老东西(1/2)
在赵国邯郸城,有四大产业最为发达,分别是冶铁、纺织、制陶和玉石加工业。
邯郸城周围铁矿和煤炭资源丰富,加上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已经广泛运用到农业和军事领域,这进一步推动了赵国冶铁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
然而,冶铁业和矿产资源全部被垄断官营,普通人根本无法插手。
吕不韦不满足于自己的商业局限于卫国和韩国,想进入当时最强国家之一的赵国,只能将目光投向了邯郸第二大产业,纺织业。
邯郸地区气候适宜,土壤肥沃,适合种植各种纤维作物,如桑、麻、葛等,但这既是纺织业的优势也是制约因素。
赵国连年征战掏空了农业人口,就连孩童也要上战场。赵姬家族作为邯郸最大的纺织业主,遇到这种情况也无能为力。
无人耕种,无女养蚕,原料产出不足,没有蚕也没有丝,锦绣产量更是连年腰斩,贵族不得不用别国锦绣,赵家也因此一落千丈。
族人各奔东西,艰难谋生,赵姬也在这种情况下被迫演出歌舞为生。
相反,吕不韦则是看准邯郸纺织业的巨大市场,买下赵姬并以赵姬为跳板半投资半控制了赵家的纺织业生意。
吕不韦为重振赵家纺织业,注入了大量金钱,一方面改进了平纹、斜纹和提花织锦等制作工艺,一方面利用邯郸大都城优势,将原料收购和销售渠道扩大到邻国,极大程度地缓解了此前赵家因原料不足而没落的不利因素。
匈奴产品相对具有不可替代性,来往邯郸交换特产和织锦就能获得大量利润,这也是为什么匈奴愿意不远千里带着各种货物进入邯郸销售的原因。匈奴实际上扮演了一部分阿拉伯人的角色。
当时战国时期著名的“玄色暗纹织锦”就在此时生产,吕不韦第一次在公众场合穿出,引发贵族巨大轰动,争相购买,导致织锦常年处于有价无市状态,赵家从此东山再起并与赵国皇室建立了联系。
而在赵家内部,即便赵家处于“士农工商”的最底层,他们也看不起社会地位更低的娼妓,并以此为耻,再加上赵姬与秦国赢异人亲近,国恨当头,赵家对赵姬的态度更是差上加差。
但有吕不韦居中的关系,赵家对赵姬的态度也仅仅是不恶语相向,没有赶出家门而已,可谓冷淡。
赵家本家门前。
“不孝女赵春燕求见老祖宗,烦请通报一声。”赵姬原来本名赵春燕,因为歌姬而改名为赵姬。此时的赵姬带着小赵政跪在赵家门前,恳求看门守卫通报一声。
赵家议事堂。
“这不孝女还有脸回来!在外面闯了这么大祸知道回来了?”赵家二叔(负责族规和祭祀)气得直拍椅子说道。
“老二,话不要说的这么难听。如果没有春燕,吕不韦也不会投资我们赵家,更不会有现在的赵家。春燕这孩子从小就喜欢歌舞,你那时候还夸过。
赵家当时没落,大家各谋生路,确实苦了这孩子,说起来还是我们赵家对不起春燕。”赵家三叔(负责邻国收丝和售卖)思想自然开放些,于是出来打圆场。
“老三,这是两码事。现在她是闯了祸才回来的,这不是把灾祸往家里引嘛。难道你们还想看着赵家再次没落?回归宗族这事,我不同意。”老二据理力争,丝毫不退让。
“老二老三,我来说句公道话。”见气氛不好,老四(负责家族保卫)也出来说话:“此次春燕这孩子是受了秦国质子的牵连,在平时我们运作一下并无不可。但这是什么时候?敌军已经在邯郸城外扎营,如果我们收留春燕,我们赵家会成为举国上下的众矢之的啊。到时不死也得脱层皮。族长老三,你们可要三思啊。”
“是啊,族长,你可不能因为春燕是你亲生就徇私,不顾家族存亡啊!”老二见有人支持,场面占优,立即将矛头对准族长。
“老二,你话说得倒是漂亮,但你想没有,此时我们要是帮了,日后质子继位,春燕就是王后,赵国活不下去还能去秦国嘛。但此时我们不帮,秦国骑兵第一个杀的就是我们这些老骨头,赵家一样活不下去。”族长又把皮球踢给老二。
“哼,你就是说破大天我也不同意,除非,把我从这家赶出去!”老二见说不过他,开始摆烂。
“嘿,你这老东西!”族长指着老二,骂道。
这些年因为赵春燕的身份,老二老四可没少给组长的纺织革新政策掣肘,导致赵国织锦一直竞争不过鲁缟和齐纨。用后世的话说,就是赵国织锦没有竞争力。
鲁国有“鲁缟”,以轻薄柔软舒适闻名。
世传“鲁缟三十里”,形容走三十里路也能感受到它的轻盈,像云一样,是当时织品的上乘之作。
同时鲁国也注重创新,鲁班的妻子发明机杼,提高了生产效率。
齐国有“齐纨”,以质地细密,图案立体多彩出名,当世人称“齐纨鲁缟”。
齐国创新的“以绣代笔”工艺能获得更具立体感和质感的图案,开刺绣史之先河。
唯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战国长生录:嬴政拜我为师》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