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章 鹞子翻身(1/2)
他小心翼翼的进入主墓室中,把马灯挂在身上,又用带来的东西做了一个火炬。昏暗的主墓室立刻清晰的显现出来。果不其然,青砖穹顶结构,是清墓无疑了。这让他又喜又忧。清代经济发展水平极高,生产力强大,生产资料丰富,一般来说,清墓还是是古代古墓中比较富有的。不过经历清末和民初乱世,清墓基本被破坏殆尽了,很少有珍贵的物品。而且这个墓还被盗墓贼光顾过,有宝藏的希望少之又少。
赵文彦看了一下,棺椁在墓室中间,盖板在地上放着。“这墓主人还怕热。”赵文彦心想。棺椁的四周只有几件青瓷,更多的是不值钱的陶罐。四周的墙上,写满了类似于佛教的经文。赵文彦走到墙边,用手摸了摸墙,强烈的凹凸感下,一股强烈的感觉涌了上来。
“或有利根,闻即信受;或有善果,勤劝成就;或有暗钝,久化方归;或有业重,不生敬仰。”赵文彦念了起来。“是地藏经。”他心想。和以前在村中老人葬事上听大和尚念的一模一样。当然,这也是清墓的特征。历史上,清代时期三教合一趋势达到顶峰。有很多大户人家,不仅信道也信佛。
赵文彦沿墙看着经文,突然被一个树根绊倒。还好摔倒之前他赶紧把马灯护在怀里,马灯这才没有破裂。赵文彦起身拿起树根就要扔过去。“墓里怎么会有树根呢?”赵文彦自言自语道。他拿起马灯往上面一照。“乖乖啊,骨头。”赵文彦惊道。原来这不是树根,而是一根人的肋骨,他刚才是被骨架绊倒了。他拿马灯照了照,周围还散落着其他骨头。赵文彦壮了壮胆,把这些骨头拼了起来。“是他?”赵文彦说。只见骨架的左胳膊上有一段骨头明显比其他骨头黑的多。这种症状,跟之前老祖救过的那个领头的一模一样。都知道他后来失踪了,原来是回墓里了,那他为什么要回来。还有,他怎么进来的,墓门明明是被埋着的。
赵文彦查看了墓室四周,没有找到其他入口。“难道在棺木里?”赵文彦心想。
他来到棺木旁,打着马灯摸索着棺木的纹路。这是青石开凿的棺木,棺木两侧刻了十二时辰神,他摸了摸上面的纹路,非常光滑,这绝对不是普通人家能订的起的。赵文彦摸索着来到棺木头部,这一看不要紧,差点把他吓得半死。只见这棺木的头部赫然刻着一只金毛吼,这只金毛吼被刻成站立的姿势,头部微微的向后探,仿佛在和棺木里的主人说话。在一旁地上放着的盖板,则雕刻成了明显的清代风格的屋檐状。仿佛一间房子的房顶被整个掀下来一般。正当他惊叹于古代雕刻技术的精湛时,忽的一阵风从赵文彦左耳旁吹过。
赵文彦啊的一声往后退了好几步。他孤零零的站在墓室里,大气也不敢出,等待了片刻,见没有其他事情发生,赵文彦便壮起胆子走到棺木旁边。马灯往下照去,只见空空的棺木里有一个深不见底的大洞。赵文彦拿出随身的火折子,用手举在棺木上边,洞中的风吹上来,火折子顿时增加了光亮。“原来是鹞子翻身。”赵文彦想。
鹞子翻身是一种古代盗墓的高超技术之一,流行于关中地带。用鹞子翻身法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他们所盗的墓是流沙墓或者有非常清楚的墓室结构图而墓室又不易从正门进入。通常情况下,盗墓者会测好距离后,在离主墓室有一定距离的任意一个方向的地面向下挖,等到深度比主墓室底两米左右再往主墓室方向挖,到达主墓室棺木下方或者棺木一侧时再往上挖,直通棺木或者棺木旁边的地方。
而能让盗墓者费这么大力气盗墓的,一定是达官显贵,因为他们的墓一定是堆金积银。
从古至今,但凡能“享受”鹞子翻身法的,一般都是皇帝或者王公贵族。他们的墓无论从规模上还是开启难度上都值得用鹞子翻身试上一试,即便这种方法非常的费时费力。
说到这里,已经深夜了,助手小刘伸了伸懒腰,说“队长,今晚就到这吧,同志们都累了。”
“好,时间不早了,赶紧休息吧。”我说。
队员们都去休息了,我起身伸了一下腰,见赵大爷没有睡觉的意思,便又坐下来。
这一次,不等我问,赵大爷便开口了。
“你知道老北京的样式雷吗?”赵大爷问。
“样式雷?”我猛然一惊。
“不知道吧!我可以给你讲讲,不知道队长有没有兴趣听?”还没等我说完赵大爷就问,显然他没有注意我的表情。
“请前辈多多指教。”说到这,我对赵大爷又多了一份神秘感。在我潜意识里,样式雷不是一个简单的存在。
通过赵大爷的描述,我对样式雷有了更加丰富的认识。
清初,顺治帝为了修缮故宫,向天下发榜招募能工巧匠。这时候,远在金陵的一个雷姓家族接到了风声,于是全家出动赶赴京城。由于他们掌握着非常成熟的建造工艺,建出来的宫殿省料结实,没多久便受到了皇帝的重用。就这样,从清初到清末的两百多年里,样式雷家族一直掌管着宫廷样式房。得益于皇室的重用,他们可以查阅到古今中国所有关于建筑的古籍善本。也正是这样,样式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国土清理计划》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