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9章 冰山一角(1/2)
孙传庭回到巡抚衙门,杨嗣昌问他:"事办得怎么样了?"
孙传庭答道:"秦王极傲慢,丝毫不知体恤朝廷,句句话都是在阳奉阴违,推三阻四。我察颜观色,秦王似乎想从朝廷拿一大笔银子。这个头不能开,不然庆王、肃王、韩王、安王也会有样学样。过两三天,我再登门,如果秦王还是老样子的话,我就只好公事公办了。"
杨嗣昌:"你来之前,我已经去王府去了四五趟了,秦王每次都是推脱。你下次去,秦王一准还是老样子。你说公事公办,是怎么个公事公办?"
孙传庭从怀中掏出一本书,上面写着《宗藩条例》,说道:"这是世宗皇帝定下的规矩,秦王府要不要遵守。《宗藩条例》开宗明义,【一切宗藩,无远近,无亲疏,均以遵从天子政令拱卫朝廷为第一要务】。皇上下令迁藩,是出于陕西全局考虑。如果秦王执意推诿,那只好请秦王进京,当面向皇上作出解释了。"
杨嗣昌没料到孙传庭如此强硬,担心搞来不好收拾,劝道:"伯雅,事缓则圆,还到不了那个地步。"
过了两天,杨嗣昌和孙传庭又去了秦王府。
这一次,秦王态度大变,亲自出门来迎,请到正厅说话。
坐定后,杨嗣昌拱手道:"臣等又来相扰了,望王爷海涵。陕西地瘠民贫,皇上出于全局考虑,要将陕西宗室尽数迁往别处。秦藩是天下第一藩,皇上倚为肱股,王爷贤名传遍海内,请王爷体恤朝廷,率先垂范。"
秦王轻轻呷了口茶,"杨总督请喝茶,孙巡抚请喝茶。"
杨嗣昌和孙传庭都谢了茶。
秦王不紧不慢地说道:"既然皇上有旨,孤自然从命。迁藩没有问题,但秦宗二百年来在陕西攒下的基业怎么办?"
杨嗣昌:"能带走的,自然是王爷自己带走。带不走的,比如房子、商铺,自然还是王爷的。"
秦王:"孤本来是准备将房子和商铺都卖了以后再搬家的,既然朝廷等不及,那就全部作价卖给朝廷吧。"
杨嗣昌没料到秦王来这一出,朝廷连军饷都发不出来,哪儿有钱来买你的房子和商铺?
"这个……恐怕不行。朝廷没有这个闲钱。王爷还是自己卖吧。"
秦王:"现在兵慌马乱的时候,恐怕不是出手产业的时候,要不等一二年再说?"
杨嗣昌和孙传庭对视一眼。
孙传庭倏地站起身来,说道:"王爷,兹事体大,还是请王爷进京当面去和皇上说吧。杨总督,咱们走吧!"
秦王十分尴尬,脸上一阵红,一阵白
杨嗣昌:"伯雅,坐下说话。"
孙传庭又坐了下来,拱手说道:"皇上旨意,今年夏天之前,陕西藩王必须全部迁出,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王爷的房屋和商铺,还是王爷的,王爷想现在卖就现在卖,想将来卖就将来卖,想卖多少价钱,就卖多少价钱,朝廷一概不过问。"
秦王艰难地咽了咽口水:"但秦宗在陕西的土地呢?"
孙传庭揣着明白装糊涂:"土地?什么土地?"
朱存枢有些恼了:"秦宗在陕西经营二百年了,为什么不能有土地?"
孙传庭:"当然能有。臣记得当初太祖赐田六千亩,成祖赐田四千亩,洪熙皇帝宣德皇帝也有赐田,这些田都是万年不易的。"
朱存枢勃然变色,"秦宗只能有这点田吗?二百五十年来,就不能买田吗?"
孙传庭:"我朝立国时的规矩,诸王封疆不裂土,享爵不临民,不从事士农工商四业,禁止诸王兼并土地,后来法度废驰,诸王争相买田,巧取者有之,豪夺者有之,侵吞民田官田者有之,种种不法,世宗皇帝又颁布《宗藩条例》规范。请问王爷,秦宗买了多少田?不太多的话,王爷悄悄卖了,臣等不说,朝廷不问,这事就这么过去了。"
朱存枢起初不肯说,被逼得退无可退了,才硬着头皮说道:"秦宗买地四十四万亩,记名土地七十二万亩。既然朝廷要迁藩,四十四万亩买来的地,就卖给朝廷。七十二万亩记名田,朝廷给笔补偿。"
杨嗣昌和孙传庭面面相觑,116万亩土地,占了关中地区两成以上土地,这两成以上土地,朝廷是几乎收不到任何税赋的!
秦王一家就如此惊人!全国几十家藩王侵吞了多少国家税收?明朝能不穷吗?
孙传庭道:"什么叫做【记名田】?就是民间讲的【投献】、【诡寄】吧?这可是朝廷明令禁止的!"
朱元璋定的宗禄标准,亲王一万石,郡王六千石,镇国将军四千石,辅国将军二千石,奉国将军一千石。
起初一二代,各家藩王人口并不多,光亲王的一万石粮食就可以活得很滋润,后来人口裂变式增长,要想过得好,就只能利用手中特权收刮钱财了。
王庄的土地是不上税的,于是许多地主豪绅把自家土地"投献"、"诡计"、"飞洒"、"影射"到藩府名下,以逃避赋税。
朱存枢理直气壮,"天下藩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崇祯:朕本天骄,中兴大明过分吗》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