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0章 抢收(1/2)
小丐他们果然也去收稻,城墙上兵士们三班倒去周围乡镇帮忙,连厨房只留老曹和两个小兵做饭烙饼准备干粮。
张长长把馒头炊饼酱肉酱菜拿出来分给小丐一些,简单冲洗就回楼上睡觉了。第二天还是早早起床,准备完又磨了磨镰刀,锣声一响和小丐出门各自分开。
再次来到长桥镇,大家直接到田里干活,一直到日头高挂,汗水滴落,忽然有人大喊“蝗虫!”众人惊的起身,果然看见十几只蝗虫飞落在稻穗上,这一下可如水溅油锅噼里啪啦炸的到大家方寸大乱。这时一阵锣声急响,镇上官吏边敲边喊:“快收快收,别愣着了,蝗虫来了可就没活路了!”
这时可没人偷懒了,弯腰把镰刀舞的飞快,袖子一抹汗水,弯腰割稻头都不抬,一捆捆稻子搬上车子也不往晒谷场上送了,直接运到各家腾空的屋子里,门窗连逢都给堵上,男女老幼连担带挑往家里送,几岁的稚童跟在后边捡掉落的稻穗。天气干旱引来蝗虫,也正因为干旱稻谷还算硬爽先储存起来不会霉变。
晌午几十只蝗虫飞舞在田间,镇上杀鸡宰羊做了饭食给南城来的一两百人供饭,吃饭休息时,张长长手上被镰刀磨出了水泡,小姑娘从荷包里拿出针帮忙挑破,再用干净的布条缠着手掌,张长长把一竹筒糖水桂花鸡头米递给她:“干净的,我没喝。”
小姑娘开开心心接过跑去跟爷爷说说笑笑。吃完饭接着干活,到晚间蝗虫又多起来,空中总有百只,像夏日水边蜻蜓点水,还往人身上落。田间燃起火把,月光也变得皎洁,镇上官吏和几个城坊里正一起走来拱手见礼,跟大家说今天忙上半夜把剩下的稻米割完收到屋里,由镇上出钱,城中来的每户有一钱银子补贴,再供一顿夜食,劳请大家帮忙。
有银子拿还有里正在旁说和,众人也就应答,吃完鱼头莼菜汤和杂粮馒头,大家下到田里抡起膀子加油干,早点干完早点回去睡觉。就这样长桥镇周围火把丛丛割稻挑担赶车运谷热火朝天,张长长盐水都喝了两竹筒,镰刀换来换去,到最后两只胳膊酸疼,也分不清锋利不锋利。着急忙慌囫囵吞枣把剩下的稻田收完,月上正中,城中诸户登车回家,当地民众趁着火光月色拾捡遗落的稻穗。
里正把碎银发放给大家,有的累的直接趴车沿上睡着了,邱乐儿把银子放进荷包,被土荡的灰扑扑的小脸还扬着笑。到巷子口下车时里正说明日歇息一天,后日还是寅时集会。
一进院门,小丐从塌上起了身,说烧了水锅里还温着肉饼,张长长让他把热水给邱家提去,自己用温井水冲洗一下吃了两个肉饼回去睡了。
第二天一觉睡到大中午,起床时四蹄重,两股酸,腰突不突出反正走路姿势挺凸出。下楼烧水洗澡,吃完东西在空间翻找出药铺屯买的膏药,烧热融化了抹在纸片上,照着肩膀和腰贴一贴,然后躺在檐下摇椅上打打蒲扇睡着了。
一阵敲门声,邱乐儿送来一小瓶药油,舒筋活血化瘀通络最好,张长长谢过,小姑娘笑眯眯一蹦一跳去街上找小伙伴玩,张长长给自己胳膊腿搓了搓,药油再加上狗皮膏药的味,蚊虫勿扰,神鬼勿近。
夕间做饭先熬一大锅酸梅汤,乌梅山楂,陈皮桑葚,甘草薄荷加桂花,熬煮出来色如烟霞艳若桃李,不用放糖就很酸甜。放凉后装进干净的竹筒,从空间放出半块冰放在大盆里,十来个竹筒搁在冰上用布一盖放在客堂。
空中常有蝗虫飞过,张长长一扫帚打下去扫在一起丢河里喂鸭。天色全黑小丐才回来,蔫头耷脑回了小院,张长长赶紧给他兑水冲洗,从小泥孩变成小黑孩,把冰上竹筒收了一半到空间,又拿了一个递给小丐,自己去摆菜端饭。
小丐喝了一口瞪大双眼满血复活,一口接一口不住的夸赞,板栗烧鸡,银鱼炒蛋,茭白蘑菇汤配上大米饭,两个人风卷残云吃的一干二净,张长长涮锅洗碗,小丐捧着喝酸梅汤。
回来拿着药酒对小丐胳膊腿儿一阵狂搓,呲牙咧嘴唉呀唉呀到后来没声了早睡着了。
次日一早,两人吃完早饭带上包子,张长长背个竹篓装上水囊竹筒,朝气蓬勃的出门。等到南门码头登船时才知道,今天南城百姓和城门兵甲坐船顺着运河快到松陵镇的石湖。这里沿岸有几个村庄,湖边有着大片野稻,当地百姓已经收完自种的水稻,野生稻收了一小部分,天上蝗虫飞舞还有鸟雀啄食稻谷,也不知道这些野稻能打多少米粮。
稻捆放在岸边百姓们腾出的空屋内,邱家祖孙也得下田割稻,张长长给了邱老一把镰刀,邱乐儿跟在两人后边捆扎稻谷,邱老不再拄拐,一身短打头戴斗笠一副老农模样,可是镰刀在手轻轻一挥,野稻齐根而断,一挥一落竟有种行云流水的飘逸感。
张长长看看自己手里的镰刀,又掂了掂稻穗的份量,还可以,比种植的轻了些,但不算颗粒无归。干了半天太阳东升,大家热的口干舌燥,张长长把自己的竹篓拎过来,拿出罐子里放的沁凉的酸梅汤递给邱家祖孙一人一个竹筒,小姑娘小口抿着笑得星星眼可爱极了,邱老倒是看了张长长一眼默不作声喝着酸甜可口的汤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上岸之第一剑》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