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53章 推断(1/2)
林于行逼迫自己冷静下来,沉着地陷入思考之中。
许洛汐让自己来秀春塔时,并未告知自己这塔中到底是什么东西,以许洛汐的脾性,她不会知道其中情况而模棱两可地告诉自己一些信息。这其中,肯定是武评楼的古籍中有记载,但记载并不完备所致。
“可这塔中究竟供奉着什么,又藏在哪儿?”林于行一时之间陷入迟疑。
猛然间,一个线索如同暗夜明星一般点醒了林于行,而这个线索则是关于秀春塔修建的始末。
“秀春塔,应该是和前朝事有关。”林于行内心笃定。
塔这种建筑,本身不是这片大地的产物。它的历史源自于其他文明,在这片大地上,是因为佛教的传入,塔才开始在这片大地上出现。
在大隆立国之前的数十年时间里,各国之间的征伐从未停止,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然而,在这段历史之前,这片大地的掌控国度是大周。大周的统治时期,这个国家的强悍达到了极致,江河南北皆被大周一统,天下太平。
在大周统治时期,佛教盛行,更被立为国教。佛教的盛行,使得人们对宗教的信仰和追求达到了顶峰。寺庙和佛塔遍布全国,香火鼎盛。而道教等本土教派则大受打压,许多道观被关闭,道士被驱逐。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本土教派的信徒不得不转入地下,或者远走他乡,以求生存。即便是青丘这种有着百年传承的宗门,也选择避世不出。
这段历史理清之后,林于行便是想起了这秀春塔修建始末。他在燕北之时,还雁阁中曾有一本秘籍,这秘籍叫做“无相劫指”。相传这秘籍是昔日大周一位皇帝所创功法,而这秀春塔的修建便与这位皇帝有关。
这位皇帝是大周的第三位皇帝,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年轻时游历江湖,凭借着极高的天赋和刻苦的修炼,成为了武道修为极为不凡的高手。当时的他,便有着天下前三的实力,备受江湖人士的敬仰和尊重。
中年时,他继位为帝,展现出了励精图治的一面。他南征北伐,打下了不朽功业,让大周成为了一个强大而繁荣的朝代。他的治理之下,大周的文化、经济、军事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秩序安定。
然而,就在整个大周都觉得在这位皇帝的治下,大周将超越以往任何一个朝代的时候,这位原本励精图治的帝王却彻底堕入佛道教义之中,不修文以治国,不修武以安天下。他终日沉湎于佛教的教义之中,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他开始忽视国家大事,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修行上。他不再关心百姓的疾苦,也不再关注国家的发展,而是一心追求佛教的真谛。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位皇帝在位十八年后竟然是传旨让位,五十岁便是做起了太上皇,而在他禅位之前,便在洛阳城东修建秀春塔,待到禅位之后,便是搬入秀春塔中修行,终身未在出塔。
说来也是有趣,自新帝上位之后,佛家便不再盛行于世,民间亦有废佛之举,苟延残喘的其他教派才是有了重新崛起的机会。待到大隆立国,不立佛也不立道,李九重的心中,与其信仰那些无端教义,还不如信自己胯下的战马,手中的长刀。
在把这秀春塔的历史由来整清楚之后,林于行心中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这秀春塔中供奉的必然是舍利,且就是那位崇尚佛教的大周皇帝的舍利。
所谓舍利者,往往便是高僧坐化后结成的佛骨。这些佛骨通常呈现出晶莹剔透的外观,它们是高僧们修行的见证和智慧的结晶。在佛教中,舍利被视为圣物,代表着高僧们的精神和灵魂的永恒存在。舍利的形成并非易事,它需要高僧们在生前进行长期的修行和冥想。只有通过不断地修炼内心,达到无我境界的高僧,才能在坐化后结成舍利。舍利的结成,是高僧们修行的最高境界,也是他们对佛教信仰的最虔诚的表达。
至于林于行为何有这种推断,起因依旧源自于还雁阁中的一本野史曾有记载,据传这位大周皇帝退位后又活了五十年时间,其坐化之时,据传曾天降异象,有无数溢彩神光将整个秀春塔包围,久久不散。
依据这种种,林于行猜想,这位退位的皇帝必然是在这秀春塔中修出了超凡的因果,明悟了佛家真谛,坐化时才有这异象,而这异象,完全符合历史上那些高僧坐化时的情形。恐怕也只有如此,这秀春塔才会派出高手在此间守塔。只是林于行不明白的是,前朝大周已经消亡六七十年时间了,如今大隆为何还会容忍前朝将军展旷继续为这秀春塔守塔。
林于行内心越发地肯定这些猜想,可是他不明白,为何昔日许洛汐会说这秀春塔有自己需要的东西。
“这东西在哪儿?”林于行看着七层塔楼之中的构造,却是没有发现任何供奉之所和储藏之所的存在。先前推断的那些事以及还雁阁中的那些记载,真假还需断定,一时之间,林于行根本拿不定主意这佛塔之中到底有没有佛骨舍利。
搜寻一番,却是没有任何结果。林于行有些垂头丧气地坐下来。以他脑海中的见识,他再找不到关于这秀春塔中秘密的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归酣歌大风》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