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40章 杀鸡儆猴李三郎(2/3)
“你们猜猜看,为什么?”
他现在想抓住宋慎让他改口。
“刚才讲过的小冰河期是一个原因,气候异常导致的天灾让很多地方的粮食减产,这是没办法改变的事情,最起码你们现在没办法改变,几百年后倒是可以拿炮轰得老天爷下雨。”
“但是——”
他开口说话时都有点结巴:
“几……几千斤?您说的是番薯和玉麦?!”
“莫非,是因为这土豆最好种植?”
“还有几个要素你们都忽略了。”
人饿急眼的时候,土吃得,树皮吃得,草根也吃得。
要是没了这两种作物给自己带来的优势,有了方才宋慎对自己的评价,等会儿几位祖宗会不会把他打死啊!
尽管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都早已经知道这些都是高产作物,可头一回宋慎说得非常保守,所有作物都是踩着平均线说的产量。
他走上讲台敲了敲台面,朗声道:
上辈子他听室友吹牛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土豆产量这么高,还可粮可菜,却没能赶上大米和小麦,也有一个原因是由于种薯需要脱毒,否则产量就会降低。
这所谓的毒,其实是病害因子,选择更好的种薯可以减少病害发生的几率。
换个说法,如果土豆不经过脱毒处理,那么此后很可能会出现病害,导致产量从几千斤倒退回堪堪一千,甚至是几百斤。
但哪怕是亩产几百斤的土豆,也比这个年代的水稻和小麦产量要高了。
这也是为什么,宋慎交代张唯去种土豆的时候讲得那么保守,毕竟他不能保证土豆种了几年后还能那么好运,仍然保持几千斤的产量。
更何况面对这个问题的还是崇祯皇帝朱由检。
在他的那个时期,明朝已经进入小冰河期,各地大旱不止,这种情况之下,北方和被蔓延的中原地带不种土豆还能种什么?总不可能在大旱时期还要用那么多水去种玉米吧,人都没水喝,还得种玉米来抢水喝?
“等等……”
一个声音从角落里传来。
刚才还沉浸在宋慎那番话里的众人不由得回头看去,发现讲话的人是——
已经被宣告劝退的李隆基。
李隆基的表情有点迟疑,顿了顿才道:
“是朕发癔症了,还是伱们都疯了?”
“天底下怎么可能会有亩产几千斤的粮食,根本是胡说八道!”
噢,他没听过前面的课,李二陛下也很看不上他,所以贞观五人组压根没有跟他科普过。
除了新来的崇祯之外,其余所有人都用一种微妙的目光看着他。
这目光中,带着些许怜悯,些许嘲讽,些许……幸灾乐祸?
哪怕前面的课程内容不会全部说清楚,但像高产作物这么重要的事情,有父亲和兄长帮衬的朱棣当然是知道的。
“纠正一下,你之前一直认为我们都是假的,所以照你这个说法,你本来就在发癔症,怎么现在又成了我们疯了?”
朱棣乐呵呵地看着李隆基:
“还有,你没见过就是不存在?”
“要是这么说,那也难怪你一直觉得我们都是假的了,毕竟在你之前朝代的帝王将相你都没见过,在你之后的更是没见过,不信也正常嘛!”
“可你要不要想想,就凭你这脑子,难道还能凭空想象出一个自己从没见过的地方?”
“这教室里头的东西和人,哪一件、哪一个是你能够无凭无据想出来的,就我们先前说的活字印刷,你觉得你有本事灵光一现想到这个吗?”
李隆基脸色刷一下苍白起来。
他像是有些难以置信似的往后连连退了好几步,直到砰的一声撞到了桌子才不得已停下来。
是了,是了……
正如这劳什子朱棣说的一样,尽管他先前一直认为这个教室是假的,都是自己的梦境和幻觉,但实际上他早该意识到,那是在自欺欺人。
许多事情,如果不是当皇帝的或是真的知晓历史,都不可能说出那样的话。
之前,李隆基除了挨揍之外,存在感一直很低,但他也没白来上两节课,都默默听着,只是不肯承认罢了。
可现如今,哪怕他再不想相信,也不得不承认这件事——
这些人说的都是真的……都是真的!
讲台上。
宋慎恨不得现在兜里有把瓜子能拿出来嗑。
他一边假装镇定地揣起手看戏,一边在心里嘀咕。
该说不说的,这系统虽然狗屎了点,可这技术是真牛逼啊。
一个个帝王将相都做得跟真的一样,朱棣居然还能用“李隆基认为他们都是假的”这事儿来嘲讽李三郎。
宋慎刚才都差点捧哏说你们本来就是假的了,愣是忍了下来,生怕自己捣乱给这出戏搅黄了。
底下。
李隆基心乱如麻。
他抬起头看着自己周围那些人。
嬴政八风不动地坐在位置上,脚边始终横靠着一把跟人差不多高的太阿剑,蒙恬在他身旁,目光锐利似鹰隼。
刘彻跟没骨头似的,靠在张良旁边勾肩搭背,后者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我在大明开历史辅导班》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