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章 赌博梦的兴起与破灭(12)(3/3)
当然他也可能侥幸的将这部分钱又赢了回来,那我可以告诉你,这才是真正可怕的开始。
他以后每次赌博的时候 ,他的心里都深刻的记得和放大这次的经历,潜意识永远都会告诉他:输掉的钱能够再赢回来!
所以这时会不计后果的加大注码, 最终的结果只有倾家荡产!
这就是赌徒的心理。赌徒十赌九输,但是心里最深刻的永远是赢钱的那一次。那种赢钱的感觉魔鬼般的驱使着他们一次又一次的站在赌桌旁边。”
“讲得太好了!好像就是在讲我。难怪我输了,早听到你的课就好了!”鬼爹被杨倩的这些理论所折服,感觉都讲到心里去了。于是就情不自禁地打断了杨倩的讲解。杨倩瞟了鬼爹一眼,做了一个遗憾的西式动作,继续说:”
当然并不是每个赌桌旁边的人都是天生赌徒 ,那为什么却有那么多的人在赌博呢?我们继续回到那个奇妙的赔率测试。
依然一个是稳定获得50元,另外一个变成25%机会获得200元。200元的25%是50元,期权的价值依然是相同的。但是这种赔率的变化,受访者对两者没有偏爱,选择的结果这时达到了各占50%。
那么当我们继续改变赔率的时候,我们再来选择。
你希望100%获得50元,还是有0.5%的机会获得10000元?
当然其期权的价值依然是相同的,但这个赔率已经开始激发了人类心里深处的贪婪和赌性。调查结果显示36%的人接受50元,而已经有64%的人愿意接受这0.5%的10000元!
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人类,其实是喜欢低风险概率的,但是却希望有一个小小的机会赢得超出价值的数倍数十倍以上的收益。更何况是数百倍甚至更高呢!”
“真有意思,这也许就是人性吧,而且对其它行业还很有借鉴的意义!”
“嗯,我非常同意鬼老师的意见!”尹丽娜也积极地回答着。
“杨老师,我想问个问题,我赌博时,其实每一次都是给自己制定了操作原则的,可实际在赌博的时候还是没有能够按照自己的原则来做。特别是最后一次赌博,我简直是感觉下注的都不是我自己了,就如同被鬼附身一样,乱七八糟地下注。结果自然是失败。这是为什么呢?”鬼爹对自己上一次的输钱也是久久不能释怀,至今仍耿耿于怀,一直不太理解自己当时的行为。
“不要客气,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人,是非理性的!
行为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发现,人在生活中其实存在着大量非理性的行为。
比如上次与娜娜说的买股票这件事,为什么人们会拿着亏损的股票不卖,而卖掉未来可能会更赚钱的股票?
这个就是在面对损失和收益时,人们的风险偏好是不一样的:如果损失已经造成,那么他会成为风险偏好者,更愿意承担风险,甚至继续加钱赌一把,这个被叫作反射效应;而面对收益时,他又开始变得厌恶风险了,他不想让煮熟的鸭子飞掉,他想落袋为安,他变得谨小慎微,不愿意冒险了,这个就被叫作确定效应。那为什么明知道中彩票的概率很低,几乎一定是赔的,人们还愿意去买呢?
因为买彩票的金额特别小,当我们面对特别小的收益时,我们又会变成风险偏好者,想去搏一把大的,反正损失也就2元嘛,这个就叫迷恋小概率事件。而如果把买彩票的金额和奖金同比例放大100倍,比如要200元才能买一张彩票,估计就没什么人买了。
两件衣服放在你面前,你觉得质量、款式都不错,都挺喜欢的,而且标价都是399元。只不过,其中一件原价就是399元,另一件原价是3999元,现在正好打1折,你买哪件?大多数人可能会觉得,哇,第二件好便宜!
但其实两件是一个价格,这个被叫作锚定效应,就是你的价值判断已经被锚定在了它标注的原价上了。
这个效应也经常被用在谈判策略上,讨价还价时,先开价的人就是设置了一个锚,之后讨价还价的过程都会围绕这个‘锚’展开,所以先开价的人在谈判中有优势,能把握锚的位置,争取到对自己有利的结果。
当然,除了这些之外,还有类似于损失规避、心理账户、禀赋效应、可得性偏差、比例偏见、结果偏见、鸡蛋理论等一系列人们非理性的行为特征。当你的大脑被这些非理性的效应所影响时,你就不可能做出真正客观、理性的判断,你的选择会被情感所左右,你的行为会被商家所引导,你会持续地冲动和不断地后悔……
那怎么办?
不想错过《鬼爹的传奇人生》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