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63章 做艾绒(1/2)
徐红梅先拎了一个大油桶进来,放下油桶,话都没来得及说一句,人就又出去了,很快又拎了一捆柴火进来,手里还多了一把菜刀。
“康宁,油桶,柴火还有刀都借来了,接下来干啥?”
盛康宁:“红梅姐,辛苦了,你先把头发擦擦!”
徐红梅不在意的道:“没淋着雨,厨房那边让人帮忙给送过来的!”
盛康宁准备自己做艾绒。
做艾绒,首先得把摘好的艾叶清洗干净,艾草本来就被大雨淋透了,叶片上干干净净的,省掉清洗的过程。
接下来是把艾叶阴干。
这不是下着大雨,条件不允许,加上也没那时间,盛康宁又急着用,就只能用火把这些艾叶烤一烤。
也不能烤干,烤到什么程度呢,把叶片上的水分烤没就行,也就是半干的样子。
徐红梅搬回来的那个大油桶是红阳农场这边专门冬天取暖用的。
大油桶的侧面开了一个口,把木块塞进去,点燃就成。
在北大荒,这种取暖用的大油桶十分普遍,也是一种比较安全的取暖方式。
徐红梅蹲在地上往大油桶里面塞木块,点燃。
没多久,帐篷里面就暖呼呼的。
“康宁,接下来咋做?”徐红梅问。
盛康宁说:“得想办法把这些艾叶上的水分烤一烤。”
徐红梅想了想,就从自己行李里面翻出一件旧衣服出来,直接把湿乎乎的艾叶放到衣服里面。
徐红梅自己一人不行,得两人,一人拽着衣服的一头,把艾叶放在大油桶的上面烤。
马春梅见状,赶紧站起来帮忙。
就在这时,帐篷外面进来一人,这人也是新来的女知青,叫王娟。
是沪市那边过来的知青,说话软软糯糯的,个子不高,笑起来,嘴角边上有两个小酒窝,性子也爽朗。
王娟手里提了一个暖水壶,看着盛康宁几人,笑着问:“你们这是忙什么呢?需要帮忙吗?”
盛康宁解释了一下,说她打算自己做点艾绒戴在身上防蚊防虫。
王娟听后,眼睛一亮,笑道:
“这个好啊!需要做啥,你告诉我。”
说完,王娟指着自己脖子上那一片红痕:“看到没,抹了清凉油也没什么用,这里的蚊子太凶了!好康宁,一会儿弄好了,一定给我点!再这么咬下去,我这张脸肯定保不住!”
盛康宁笑着点头:“没问题!”
王娟把手里的暖水壶放到一边:“我去厨房那边打了一壶开水回来,大家要是想喝水,就从暖水壶里倒就行,不过有一点,轻拿轻放!咱们女孩子,还是多喝热水,对身体好!”
那是王娟自己的暖水壶。
盛康宁也买了一个,还在行李里面,没拿出来。
躺在铺位上的周晓然翻了一个白眼,小声道:“好像谁没有暖水壶似的!”
周晓然声音是不大,但也不小。
帐篷里只要是没睡着的人都听到了,王娟站在原地,看着背对着自己躺着的周晓然,皱眉。
觉得这人挺奇怪的,总拿话刺别人!
盛康宁问王娟:“你会做针线活儿吗?”
把王娟的视线给拽了回来。
王娟点头:“会,家里几个弟弟,身上穿的衣服鞋子全都是我给做的。”
“那就太好了!我这里买了些纱布,你帮忙缝几个布袋子,不用太大,有半个巴掌那么大就行!做那种抽绳的,回头把艾绒装进去。”
王娟笑道:“行,没问题!交给我来做,保准你满意!”
盛康宁起身,从自己的行李里面翻出她买的纱布,纱布她买了不少,自然不会全用,而是用眼神儿丈量了一下,大概能做十个的样子,盛康宁用剪刀剪了,递给王娟:“针线你有吗?”
“有,这你就别管了!”王娟接了纱布就往自己铺位那边走。
从行李里面翻出自己的针线盒子,坐在床边就开始剪裁。
盛康宁蹲在自己的行李面前,从里面翻出一个不大的药杵出来。
这个药杵是纯铜的,算得上是一件老古董了,上面还有一个盖子,听姥姥说,这件药杵在凌家已经好几百年,一直传了下来。
盛康宁伸手感受了一下衣服里面的艾叶,还有点湿。
盛康宁就用手在衣服里面来回的拨拉。
很快,艾叶上面的水分就没了,艾叶也呈现出一种半干的状态。
盛康宁让徐红梅把这些半干的艾叶倒出来,再把那些湿漉漉的艾叶放进衣服里面,继续烤。
盛康宁则是把那些已经烤成半干的艾叶放进药杵里面,用力反复的捶打。
通过这种捶打的过程,艾叶会逐渐露出里面的纤维。
最后一道工序是筛选,筛选后,就可以得到细软如棉的艾绒了,再把艾绒团成一团,放进纱布做的布袋子,就可以起到防蚊的功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重回七零:小知青步步沦陷》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