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57章 登基称帝!改元开平!(2/3)
,但杨广的科举并没有完善,可以说都还没有来得及大规模实行,如今李元吉这样规模的举办科举,所有人都很清楚,今后这个科举,必然将会成为入仕的重要途径。
至于反对,一众人都没有想过,他们这些人,即便有出自大世家之人,但都已经脱离家族,可以说一人撑起一房。
而其他人,家族都很小,甚至还是寒门,加上如今李元吉实行的政策,他们还有什么好反对的。
不仅不会反对,几人反而都很高兴,因为这次科举过后,必然能够挑选出不少人进入仕途,补充朝堂以及地方上官吏的不足。
“大王,臣赞同。”
几人纷纷同意,没有丝毫迟疑。
这件事定下来,孔颖达随即站出。
“大王,臣有一事,臣请大王,将学院在大唐各地开设,尽快完成大唐各地划府,设立府学、州学。
如此一来,待数年后,大王实行的科举制度,必然达到鼎盛,天下学子,不仅满足朝廷以及地方所需,更是能为大王培养更多人才,还望大王允可。”
孔颖达这番话,既有大义,也有私心。
这点,李元吉看得很透彻,学院的推行,他是必须要做的,既然要实行科举,就不能只有形,必须要彻底形成。
而要彻底形成,学院制度将必不可少,大唐各地,是必须要设立的。
孔颖达这么积极,无非就是学院主流的依旧是以儒家学识与思想为主,学院的推行,也是将儒家再次推向鼎盛,作为孔氏后人,孔颖达一旦完成,声名也将会来到顶点。
但李元吉不反对这种私心,人都是有私心的,他能够理解,只要在他的大方向基础去做,去完成,夹杂点私心他都可以接受。
“冲远说得极好,学院必须要在大唐天下推行开来,此事,景仁你与冲远一同去制定,然后把折子给本王。
划府的事情,也尽快去完成,优先建立府学,州学先暂行放缓,各府学院的建立,教育部要尽快拟出一个方案出来。
另外,景仁你要格外注意,不仅是学院,还要在各府、各州设立工厂,原本在岭南的工厂,保留一部分外,在大唐各地都要开展。
尤其是火器局、铁器局、航船局等这些部门,要尽快扩充起来,以尽快满足需求。
同时,汽车、火车的推行,也要开始提上日程,道路与铁路的修建,都要逐渐抓起来。
这些事,你们都辛苦一下,尽快做出一个方案出来,先从长安开始,将这些尽快铺设下去。”
随着李元吉将这些事务全部安排下去,岑文本等人的落实,各地官吏开始有序进行填充,尽管依旧还有大量人员不足,但至少土地的重新分配,地方的安置与治理,原本停下来的区域纷纷开始重新启动。
长安城内,所有人都在开始准备李元吉称帝的事宜。
一个月时间,很快过去。
公元635年,李元吉在长安正式登基称帝,改元开平,故公元635年,为开平元年,称帝之日,为开平元年正月初一。
登基之日,李元吉册封杨清婉为大唐皇后,韦珪为贵妃,武媚、武顺为妃子。
长子李承业则是被册封太子。
谢叔方、苏定方、刘仁轨、席君买、韦云起、冯盎、岑文本、王玄策、宁纯、韦挺,以及刘三、段士林、郑阳评、柳明升等人封公。
虞明和、薛万彻、冯立、松赞干布、谈殿、李响、林全、杨建河、宇文宝、韦挺、冯智戣、王珪、魏征、孔颖达、韦思言、杨铖等人封侯。
其中火器局、铁器局、航船局另有十八人封侯。
大典完成,李元吉在太极宫召见群臣。
“参见陛下。”
“众卿平身。”
李元吉坐在龙椅之上,看着下方激动与兴奋的众人,缓缓开口。
“今日朕在宫外举行阅兵,众卿随朕同往。”
一行人浩浩荡荡向着宫门前而去,这一行人之中,包括周边众多小国的人,只是这些小国全成了大唐其中一府,这些人,都是大唐的官吏,而非使臣,也更没有朝贡一说。
宫门外,大军井然有序,却又杀意凛然,按照队列逐一从宫门之外而过,所有人看着眼前的军威,心中更是无比的自豪。
而在一旁,还有专人拿着新研制出来的喇叭介绍着,如今检验的大军,全部都是装备了火器的大军,以及各自都有着不同的灭国战绩。
当阅兵完成,皇宫之外围观的百姓,纷纷向着李元吉跪地行礼,高祝李元吉以及大唐永昌,同时又拿出早已雕刻完成的李元吉雕像,在大量青壮的拉动下,缓缓矗立在宫门之外。
这些百姓,几乎都是从岭南迁移过来的百姓,这些百姓迁移过来后,李元吉也是给予了极为优厚的待遇,几乎都安置在长安内外,至于原本长安的百姓,则是向外迁移。
作为愿意跟随他的百姓,李元吉都给予了极大的仁慈。
这些百姓,在长安城内的地位,下面的官吏是一个人都吃罪不起,但凡有官吏敢像之前那样做事,这些人就能教他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大唐:本王的封地大了亿点怎么了》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