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4章 基层问题(1/2)
柴峰笑了笑说道:“简单的说,流水作业就是把一项工作的每个流程分别由不同的人操作,这样不仅能提高熟练度,更因为此项工作由不同的人掌握每一个流程,能更大程度上保护此项工作的全部流程不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
张三连忙说道:“小人明白了,小人以后在烧制水泥的过程中一定注意水泥配方的保密。”
柴峰转头看了看身旁的张文宇,说道:“张监丞,朕打算在城外有石灰石的山下建一个水泥厂。
你先把地址选好,把厂子建起来后交给张三、李四负责,现在先让他们在将作监培养业务骨干。
此项工作务必抓紧,半个月之内必须有成果。”
张文宇脸色一肃,说道:“请陛下放心,臣一定按时完成任务。”
柴峰从将作监回去后就陷入了沉思,虽然自己脑袋瓜中有很多来自后世的好东西,但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像这水泥一样,反反复复的折腾了多少遍才研究出来。
这样不行,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了,专业的事还得交给专业的人干才行。
哎,自己还是太缺人才呀。
这系统发布任务的的标准也不知道是啥,貌似已经好久没有发布任务了。
既然系统指望不上,还得靠自己发掘人才呀。
大宋这时期有啥科技型人才呢?
对了,沈括。
想到这,柴峰猛的一拍脑袋,自己怎么把这位牛人给忘了呢?
沈括可是一位真正的牛人,能文能武能研究,但无疑在科学研究上他的成就是最高的。
他一生致志于科学研究,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
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其代表作《梦溪笔谈》,内容丰富,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就是这样一位牛人,让自己给忘了,柴峰怎么能不懊恼。
柴峰慢慢的整理起沈括的经历,前世这个时候沈括可是在延州当知州,现在延州让卫青给收复了,估计沈括现在还在大周。
柴峰叫来卫青一问,果然有沈括这么个人。
沈括一家人包括整个永兴军路和秦凤路的所有有品级的官员都被关在狱中。
当时卫青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整个永兴军路和秦凤路,由于有霍光带领的一千多太学生接收攻占的城池,原先的官员就有点不好安排了。
卫青索性就把他们先关押起来,等有时间再请示柴峰的意见,但最近事情太多,时间一长就把这事给忘了。
柴峰安排卫青派人把沈括一家请来,同时把霍光和张居正叫来。
等到两人到来后,柴峰问道:“不知道两位对永兴军路和秦凤路在押官员是一个什么态度?”
张居正看了看霍光一眼,说道:“陛下,这次土地改革涉及的面比较广、任务比较重,我们政务院打算对永兴军路和秦凤路在押官员进行审查,把一些政绩显著、品德尚佳的官员吸收进来。”
柴峰笑了笑,说道:“你们这个做法很不错,我完全同意;
你们前两天送过来的土地改革方案我也看到了,很不错,可以按照执行。”
顿了顿,柴峰接着说道:“把土地分到个人手中或集体手中以后,咱们最基层的单位用谁管理不知你们考虑了没有?”
张居正、霍光对视一眼,心里不由得犯嘀咕,基层单位自古以来都是由村里的乡绅代为收取粮税、调节关系,这还有什么好说的?
但看着柴峰的目光,张居正硬着头皮说道:“大宋遵循的是唐朝五代时期的旧制,在乡村中设置里正与户长作为乡村职役共同收缴田赋和各种捐税。
设置耆长、壮丁负责治安管理,逐捕盗贼。
因为是乡役性质,并非朝廷正式官员,所以没有酬劳。
但是手中有权,里正负责管理一个乡少则十几个村、多则几十个村。
他们三者是县级政府和乡民之间管理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起到中枢作用。国家的政令从上往下传达下来,最终要靠他们来实现,从下往上征发的赋税,各种劳役,也得靠他们的运作。
里正、户长和耆长就构成了宋朝的基层治理体系。
政务院打算沿袭这种基层治理体系。”
柴峰眉头一皱说道:“里正、户长和耆长都是本地士绅,在本地有很大的威望,确实能帮助国家做很多事情,但你们考虑到一个问题没有,如何保证他们处事的公正性?”
霍光向前一步说道:“陛下,为了能够担当基层里正、户长和耆长,他们一定会在本地多做善事,不断树立自己的威望的,做事不公平也不会让他当的。”
听了霍光所言,柴峰不由得撇了撇嘴,霍光想的还是太理想化了。
一旦这些人当上了里正、户长和耆长,体会了权利的滋味,有很大概率会走歪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灭亡一百多年后,大周称霸世界》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