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53章 朱标之死的后果(1/2)
朱元璋本人,对朱标也是寄予厚望,历朝历代的太子,可以说朱标面对的局面是最好的。
朱元璋没有给朱标的东宫另设班子,而是明令朝廷百官同时兼任东宫官署.
如左丞相韩国公李善长任太子少师,右丞相魏国公徐达任太子少傅等。
此外列位将相文武,开国勋贵,也都在东宫任有官职。
朱元璋解释自己这样做的原因时说,如果他给朱标另外准备一套班子,那么时间一长,皇帝的班子和太子的班子就会起冲突。
这样对父子感情和国家治理,都会产生很大的副作用,还不如直接用一套班子来得方便。
朱元璋对朱标的信任,于此可见一斑。
如果皇位上的是朱标,那么无论如何,也不会有后来的靖难之役。因为无论从感情上还是道义上,朱标的这帮弟弟都不会造他的反。
退一万步说,就算是他们想造反,也没有那个实力。
从感情上来说,这帮藩王自幼都是在朱标手下长大的,朱标对他们的照顾,他们是忘不了的。
朱棣就曾经对他儿子,也就是后来的明仁宗朱高炽说过,自己这一身本事,都是朱标教的。
如果朱标想削藩,那么只需要打个招呼,来个杯酒释兵权就好了,根本用不着大动干戈。
因为所有的藩王都知道,交出兵权以后,大哥一定会善待自己,而且以大哥的性格,自己肯定比父亲在世时过得还要滋润。
从道义上来说,朱标是二十多年的太子,是天下人心所在,名正言顺。
最后再说实力,整个朝堂都是太子党。
朱标的太子妃,是开国名将常遇春的女儿,而蓝玉是常遇春的妻弟。
此时常遇春虽早已病逝,但朝中以蓝玉为首的一干武将是坚定的太子党。
如果朱标不死,朱元璋就不会大杀功臣,那么蓝玉等人也就不会死。
蓝玉的军事才能远在朱棣之上,如果朱棣或者其他藩王不老实,有蓝玉等人在,平叛只是分分钟的事。
朱标是跟着朱元璋一起从乱世的战火里走出来的,他知道民间疾苦,如果他能顺利继位,一定会成为和汉文帝一样的好皇帝。
可惜的是,他却在三十七岁这年突然病逝。
于儿子的死,可以说朱元璋是有责任的。
从二十二岁受命监国起,直到三十七岁去世,这中间有十五年的光景。
对朱标而言,这十五年是充满阴郁的十五年。
与朱元璋的严刑峻法不同,朱标主张政尚宽大,因为政见不一,父子俩少不了要爆发一些冲突。
再加上朱元璋晚年疑心日重,迭兴大狱,屡寻众臣及诸王过失。
朱元璋所做的一切,正是朱标抑郁而终的原因所在。
朱标就是一根定海神针,有他在那里,一切便风平浪静,有朝一日他要是不在了,那就是倒海翻江。
朱标死后,朱元璋为了将权利安全的过渡到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手中,毫不犹豫的举起了手中的屠刀,杀向了他认为对朱允炆有威胁的人,导致大量功臣武将被杀。
在朱标的治下,大明王朝本有望早早开创一代盛世,可是随着朱标的死,这都成了无法实现的梦。
第二天沈万三就带着家丁赶向了南京城,以谢恩的名义,几经辗转终于见到了朱元璋。
此时大明刚建国十年,由于南京皇宫还没有建好,朱元璋就把自己办公和居住的地方设在了一出大宅子内。
沈万三在太监黄狗儿的带领下,来到了朱元璋办公的地方。
一名高大魁梧身穿明黄龙袍的中年人,正在坐在书桌旁写着什么,他额头宽阔,下巴圆满,双目炯炯有神,给人一种威严的感觉。
看到柴峰过来朱元璋继续写着什么,柴峰无法,只得静静侍立一旁。
良久,朱元璋放下手中毛笔,说道:“不知我们的财神爷找咱干啥?”
柴峰躬身施礼说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只是尽自己的努力做出了一点应有的贡献,却得到了陛下这么大的肯定,草民心里惶恐,请陛下收回成命。”
朱元璋听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诗不由得眼前一亮,如果每个大明子民都有此觉悟,大明何愁不兴呀?
既然你这么有觉悟,今天咱就不给你赶尽杀绝,多少给你留点家底。
于是脸色一缓,说道:“咱家有功必赏、有错必罚,你为大明做出了贡献,奖赏你就是你应得的。你好好的给咱接着就行。”
柴峰连忙说道:“那草民就却之不恭了。”
说完向朱元璋露出一个腼腆的表情,说道:“草民愿把全部商业资产献给太子殿下,只求能追随在太子身边,请陛下恩准。”
朱元璋一听,脸色一变,心里不由得一怒,暗道:“沈万三,你找死,你想干嘛,还想投资太子,想当吕不韦吗?本来想饶你一命,没想到你这么能找死,那我就成全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灭亡一百多年后,大周称霸世界》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