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6章,摆摊(1/2)
亦诺忐忑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起了个大早,听见动静就开门,就见白妈往餐车上放东西,忙上前帮忙。
做作的惊呼出声儿,指着餐车发问:“娘,这啥啊?哪来的?”
白妈忙上前捂住亦诺的嘴,鬼鬼祟祟的拉着亦诺进屋,说起白亦承的奇遇,听的亦诺耳朵都红了,一个是对家人撒谎别扭的,一个是白亦承真能吹啊。
“亦诺,可不能跟别人说,万一有人问起,你就记住了,这是你爹做的亦承想出来的,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对人提起,亦承有这本事,要命的。”
白妈语气严肃,亦诺也跟着正色道:“娘,你放心,刀砍脖子也不说。”
面对这样的场景亦诺很欣慰,这封建的地方,要让人知道了,还不得把她活活烧死啊,白亦承有些时候,还真是格外的靠得住。
正说着陈婶儿就到了,看着这形态古怪的车惊叹不已,白妈一番忽悠,去县城的一路上陈婶子都抢着推车,一副小心翼翼的样子生怕磕了碰了。
三人直奔西市,天还早,白妈为了掩人耳目,那可以直接放柴火充满黑科技的抽屉,还是放了个小火炉进去,亦诺眼看着烧开水都费劲的小小陶制火炉,很快就烧开了一锅油,不敢出声儿。
“卉姐,你家原来在昌伸县,到底干什么的啊?”陈婶子对于这车爱不释手,轻便不说还特别能装,这一家子个顶个的都是能人儿,陈婶子忍不住好奇,这些人咋会沦落到朝廷救助的村子里来。
边说着手上的活不停,两根筷子一卷一拉,一根油条就下了锅。
亦诺帮着摆桌椅,竖着耳朵偷听,两人的对话。
只见白妈,不紧不慢的,捞出一根炸的酥脆金黄的油条,招呼陈婶子先吃点,烫的两手不停的捯,“芬儿啊,不是我说你啊,人就得往前看,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随风飘散吧,以后咱都不许再提了啊。”
咔吧一声儿,酥脆的油条一分为二,陈婶子不住的点头,心中只觉不愧是读书人家,说话就是不一样,随风飘散这个词她得记住喽。
亦诺放下心来,乙村就是这点好,认识这么多同村的人了,没一个会揪着个事情刨根问底的,也没一个心眼歪的,除了小孩子没听过村里哪个大人之间闹过矛盾。
三人吃了点东西,小摊开始上人了,第一个来光顾的就是附近驻扎的北境军的一个武将,整个人人高马大的,似乎是昨日发现白妈没准备外带的东西,今日自己带了个盆。
“给我来二十根儿,都是热乎的吧?”
亦诺接过木头盆,“放心吧,刚出摊儿,您稍等一下,刚开始炸不够数,您坐着休息会儿。”
来人似乎对白妈这餐车颇为感情兴趣,没动地方,抻着头往挡板里头瞧,“大妹子,你这东西不错啊,有想法。”
白妈头都没抬,翻着锅里的油条,“就是普通的板车加了个柜子,这不干净嘛,做吃的可不敢马虎。”
亦诺着实佩服白妈的心理素质,要是自己非得紧张不可,白妈一派云淡风轻,这高大的武将点个头,便不再好奇。
躬身坐在旁边的小板凳上,亦诺都替他窝的慌。
“小娘,给叔先拿两根儿,我先吃着。”
亦诺闻言拿着刘赵氏编的草盘子,装上两根放到桌上,“小心烫。”
几口一根儿,快速的吃完,一抹嘴,“小娘有啥喝的吗?”
很遗憾没有,一大早上没人吃面,都是来买油条的,有带走的有在这儿吃的,不少都问有没有喝的,或者小咸菜,北地人口重,冬日也没什么吃的,久而久之咸菜就成了必不可少的。
准备的6斤面卖了个精光,白妈终于有功夫坐下喘口气儿,还不忘把一早准备的卤子放到火上加热一番。
陈婶子没停,开始揉面擀面条,“卉姐你原来不是说做粥吗?咱明天做不,这都好些个人问有喝的没有了。”
白妈揉着酸痛的肩膀,“我再寻思寻思,这不好要价啊,秫米价低你跟人家要一文钱一碗,谁买呀,精米咱这小摊不好卖。”
说着白妈也犯愁,这里不比原来的时代,一碗粥都能买好几斤米了,白妈观察过了,这边早上卖吃食的,大多是饼配肉汤,鸡汤馄饨,或者买俩包子边走边吃。
估摸着是吃惯了汤汤水水的,冷不丁的吃油炸不适应。
“娘,要不你就熬一大锅秫米,就放一斤米反正都是水水又不花钱,就不要铜板了,有点味儿就行送得了呗。”亦诺这灵感来自于学校的食堂,犹记得食堂的免费鸡蛋汤,一大桶,喝着反正有味道,但是绝对不是鸡蛋汤,就没看着过一朵蛋花儿。
吃面的好说,送面汤就行,主要是这一大早面不能提前煮出来,白妈觉得也行,母女俩想到的都是食堂的大锅汤,“亦诺,没想到娘也干起食堂阿姨的活了,你说我要不要炒个辣椒月饼卖卖?”
母女俩头对头,小声儿吐槽起自己的学校食堂有多难吃,亦诺还是第一次跟白妈如此亲密的聊着她们的过往。
“你们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全家身穿,这可怕的古代》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