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5章 看到肉,烧饼就不香了(1/2)
走出供销社,王卫民看向张小雅,邀请道:“小雅,今天中午跟我回家吃个饭吧?”
“好。”
张小雅点点头。
虽然两人还没有办婚宴,但却领了证,已经属于合法的夫妻了。
自己跟着对方去见见家长,那也是应该的。
毕竟,自己今后都会跟这一家子人生活在一起。
既然是带新媳妇回家,那肯定不能吃的太差。
王卫民领着张小雅来到粮店。
这时候粮店主要以两白一黄为主,也就是大米、白面和小米,其他的还有玉米、大豆、红小豆这些,但买的人不多。
至于后世常见的,像紫米、黄米、江米(糯米)、泰国香米等,一般的粮店压根就看不到。
王卫民买了两斤大米,一斤1毛4分5厘钱,四斤一共2毛9分钱,外加两斤的粮票。
(1分=10厘。)
前文也说过,当时农村的食物以玉米和红薯为主。
也只有在过年的时候,大队才会分给几斤的米面,分点猪肉,让人们吃几顿好的。
正是如此,那个时候的小孩子们,都会天天盼着过年。
而除了过年以外,人们想要获得米面,要么只能自己买,要么就是提供粪肥了。
当时国内可没有多少化肥,基本上都是用的农家肥,只要社员向生产队提供100斤的猪粪,那么就能得到2-3斤的稻谷,所以人们也叫它肥料谷。
两斤大米肯定不够那么多人吃的,但这已经够多了。
毕竟,平时谁家里舍得一次吃两斤大米啊!
那可不是后世,大米白面随便吃的年代。
一般家里吃大米,都会搭配一些小米或者玉米碴子。
夏天的时候,甚至会放好多块老南瓜。
为啥?
就是因为大米太贵,一年都吃不到几次,这样做的话,就可以多吃几顿。
小米和玉米都是粗粮,价格比大米面粉这些细粮便宜多了。
在农村好多人家里的自留地都会种,所以这些粗粮家里还是有的。
至于南瓜那就更有了,种上一些,每天都能摘好几个,人吃不完,甚至还能喂猪。
有人该说了,那平时吃大米,一小碗不就吃饱了?还能吃那么多?
那你得看看那是什么年代。
那个时候连城里的工人都没有多少油水,更何况是农民了。
后世你炒个青菜都放好多油,更是基本上天天吃肉,肚子里不缺少油水,自然就没那么容易饿。
但是那年头,一切都是定量的,包括了食用油。
当时怎么规定的?
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每人每年定额9斤;
10万人口以下,三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是7斤;
3万人口以下的县城和乡镇是5斤。
这什么概念?
就拿他们公社来说,每个人每年只有5斤油。
平均每个月只有4两油,连半斤都不到。
在后世,4两油够你做几顿饭的?
而且这是城镇里边的人,农村连4两油都没有。
过去农村怎么炒菜的。
也就是做饭的时候,拿棉布沾一点油擦在锅底,然后直接开炒。
要么就是直接水煮菜,往里边滴上几滴油。
油水少了,干活又多,那可不就得多吃才有足够的体力?
不说当时,在九十年代的时候,农村人用大搪瓷碗吃面条,一顿饭能吃三大碗。
这要是在后世,普通人连一碗都吃不下。
……
买完大米,两人又顺道去了副食店的菜站。
公社就是后世的乡镇,这种地方自然是没有菜市场的。
不过,副食店的菜站,却是能够给公社的人提供蔬菜和肉。
王卫民从菜站购买了两斤的猪肉。
当时猪肉分三级,分别是7毛8分钱一斤,8毛7分钱一斤,还有就是9毛4一斤。
由于缺少油水,所以当时肥肉多的最贵,肥肉最少的最便宜。
而且跟后世专门把里脊外脊和其他肥肉分开不同,当时每块肉都是带着肥肉的。
你要是敢卖给人家纯瘦肉,那人家直接就破口大骂了,认为你是在坑人。
大部分时候,那些肥肉比较多的肉,都是给有关系的人留着,其他人只能买二级三级肉了。
王卫民买的是7毛8一斤的,瘦肉比较多。
两斤一共花费1块5毛6分钱,外加两斤肉票。
这肉票是他从供销社附近的倒票贩子手里换的,两斤肉票一共5毛钱。
之所以买瘦肉比较多的,倒不是王卫民舍不得花那么多钱。
最主要原因,还是油水少,不能突然吃的太油腻,要不然胃压根受不了,到最后是要拉肚子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忽悠我把老婆让给别人?想得美》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