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时空从1258年秋泛起涟漪 > 第77章 卫星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77章 卫星(3/4)

目录
好书推荐:

火箭就可以关闭了,剩下的任务交给火箭上面级完成。上面级点火继续将卫星飞行速度提高至7.9公里/秒,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后星箭才算分离完成。

地球静止轨道是距地面约有35800公里、倾角为0°、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的顺行圆轨道。卫星被送入这一轨道就会在当时所处地理经度上空相对地面静止下来,因而称为地球静止卫星,或称静止卫星。

gto轨道要求近地点辐角接近0或180,即椭圆转移轨道的长轴位于赤道上。对于发射场位于中纬度或高纬度地区的情况,一般很难直接经一次加速进入转移轨道,而必须设置停泊轨道来过渡,以保证转移轨道的近地点辐角。

不过在接近赤道地区发射就没有必要设置停泊轨道,有停泊轨道的运载系统较为复杂。

建昌府卫星发射中心的维度是28度14分,有倾角,两滑行、两点火!

中纬度发射地球同步卫星,存在倾角,如果没有上面级直送geo,需要在霍曼转移轨道的基础上,至少多一次滑行,并在远地点做至少一次费力的点火修正,也就是说在上升段之后最少采用两滑行、两点火的方式把地球同步卫星送入geo轨道。

1、末级关机之后在停泊轨道滑行至赤道上方

把卫星送入gto的轨道近地点必须要在赤道上方,运载火箭末级在关机之后,开始第一次滑行,本体依靠惯性继续升空至300km高度(或更高),到赤道上空。航天器从南向北穿越赤道,因此其实是gto轨道的降交点。

2、末级在赤道上空二次点火

末级火箭到赤道上空后二次点火,该点其实为椭圆形gto轨道的入轨点,同时也是geo椭圆轨道的近地点。

3、滑行到gto轨道远地点

从赤道上空二次点火向东滑行到gto轨道的远地点。

4、在远地点进行一次费力的点火

远地点速度低,因此对于卫星来说,选择在远地点速度最小的时候,启动卫星的远地点发动机进行倾角修正是最划算的。

在远地点,远地点发动机进行一次(或者多次,多次点火的效率要高一些)点火,这次点火有两个目的,一个是通过发动机工作加速,把gto的椭圆轨道变成圆的地球同步轨道;第二个目的,通过发动机工作调整速度方向修正倾角,把地球同步轨道变成静止轨道。

整个发射完成后,王舒萍拿着稿纸,交给刘宇轩。

刘宇轩一看,上面写着建昌府发射中心由于纬度而浪费的燃料,这些推进器够卫星日常运行过程中微调角度,运行好几年的时间。

刘宇轩点点头说道:“这次都是天界赞助的,等将来有条件,我一定要到赤道上建一个发射中心。”

卫星展开太阳能板后,平稳的在轨运行。实际上是以跟地球自转相同的角速度,几乎静止在天空。

由于地球形状、重力不均匀和日、月引力等引起的轨道摄动,卫星轨道还会发生变化,逐渐漂离定点位置。

这会使应用卫星对地球的覆盖范围发生变化,而且会占据其他静止卫星的位置或发生互相干扰。

因此,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对卫星进行位置保持的控制。位置保持控制的间隔时间视位置精度要求而定,大约每1~3个月进行一次。

刘宇轩给王舒萍一个拥抱,庆祝之后,继续安排起了第二个火箭发射。

这次,刘宇轩也不新建群了,直接在人间作战指挥部里面全程直播了卫星发射过程。

然而,几位师长,加上王学坚旅长,对刘宇轩的操作理解并不深刻。

没有给他任何回应。

南宋时间1259年2月18号上午8点,玉龙时间9月22日凌晨4点。

刘宇轩和王舒萍,带着仙卫排和警戒连完成了第三颗静止轨道卫星的发射。

三颗卫星位于赤道上方35786km高度,相互的夹角为120度,覆盖全球信号。

至此,除了两级地区之外的90%地球表面都可以相互通讯。当然了,因为静止卫星的轨道太高,通讯延时比较大。单跳时延一般是0.27秒,双跳是0.54秒。

不过对南宋位面,能有网络覆盖就行了,延时的问题,之后再加低轨卫星以及地面站可以不断的缩短。

因为三颗卫星制造是利用了现代顶尖科技,运行的状态也是非常稳定,刘宇轩拔下数据盘就先回了仙宫。

仙卫排暂时留在建昌府发射中心,排长韦光安担任建昌府发射中心负责人。

王舒萍则安排好警戒连的值班等事项以后,跟飞机回去合州。

刘宇轩回了仙宫,先去仓库查看各种矿产的采集情况。

锶矿采回来800万吨,钡矿采回来50万吨,无烟煤采回来10万吨。

运输团团长在前线指挥运输,运输团副团长薛文彻跟刘宇轩汇报了一些矿产的开采运输情况。

锶矿因为距离近,卡车40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时空从1258年秋泛起涟漪》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阅读推荐: 宿命之环 帝国之刃 今天开始当城主 诸天窃贼 长生修仙:我能用族人的气血加点 大奥术师她今天赚钱了吗 这本小说很健康 我在星际炼丹封神 人道大圣 斗破:家祖玄帝萧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