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三十四章 喜事与世家(一)(1/2)
古人婚姻讲求门当户对。打个比方: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雷隐隐,雾蒙蒙,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莫纠结,差点儿意思虽然。
“汉朝与唐朝,中国之文治武功强盛,声望威压海内。后世将汉唐两朝盛世合称为汉唐盛世。然自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以来,中国仅在西晋时期短暂大一统,随后又陷入长达数百年分裂时期,直至隋唐时代。东汉末年至唐朝这段历史,便也是中国世家门阀兴起与衰落史。”
......
浮山镇办公署议事厅内。
“哥儿几个,今天乐子弄大发了!......呦,老爷子您回啦……重大发现......”
羊桑,于明,罗卜,老唐四人一回,没来得及说说今天那乐子就被老爷子目送进厅……除姐姐后院陪同女眷,余众皆被召回,又一次聚齐。
“为梳理通彻那段风起云涌的历史时期,且以刘裕篡权迫使东晋司马氏禅让为时间节点,列前后两大阶段。一段从曹丕篡魏称帝至“东晋王与马共天下”,世家门阀上升崛起时期;另一段从五胡十六国直至唐朝覆灭,世家门阀于中原政权影响力逐步消弭之过程。”
“虎哥,老爷子咋回事儿,不顺心了?”
“估计与终身大事有关?”
“莫非......老爷子威武,我辈楷模……”
羊桑与虎哥嘀咕问询,遂敬仰之情如滔滔江水......
......
嘀咕归嘀咕,众人对这段历史及世家起伏颇为好奇,平日里没少谈论。听听出身名门之大明进士老爷子讲解不也挺好。
一、曹丕篡魏称帝至“东晋王与马共天下”。
1、曹丕争储,倚重世家豪族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地旱涝灾害频繁,朝廷不思赈灾安抚,愈加专注党争夺权。陷入崩溃之百姓只得寄托于宗教信仰,一时间太平道、天师道等纷纷兴旺。太平道创始人张角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自称“天公将军”,率众起义,史称“黄巾起义”。朝廷和各地豪强镇压,却由此造就群雄并起、争霸天下的格局。
......
乱世之中,群雄逐鹿中原。界桥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刘备入川之战和夷陵之战,终成三足鼎立。不论曹孟德或诸葛孔明,出于对东汉以来豪族势力崛起忌惮,推行一系列打压士族政策。曹操病逝,曹丕篡汉立魏,重新倚重于世家豪族。曹丕尚为世子之时,与兄弟曹植、曹彰(曾引十万大军至洛阳,被谏议大夫贾逵劝阻)等争储,世家大族鼎力支持。得不到军方和宗室强有力支持,曹丕只得效仿刘秀继续仰仗世家力量以稳固篡汉之后的曹氏江山。
......
2、九品中正制,一次不成功的矫正
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曹丕称帝后采纳吏部尚书陈群意见,命其制定的选官制度。曹魏之前两汉时期,朝廷主流人才选拔乃察举制,至东汉时期渐渐被少数公卿大臣、名门望族所控制。评判举荐之人存在较多主观意识,大量贤才易被埋没。九品中正制在察举制基础上进一步制度化,将察举制中州郡长官自辟僚属权力和地方官吏任免权收归中央,利于朝廷对地方掌控,作用积极。
然九品中正制本质上依然留有察举制残影。西晋时期更从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的评议标准沦为以家世背景为唯一衡量标准,彻底成为士族门阀把控朝政之便捷通道。遂称九品中正制是一次不成功的矫正,并未改变世家崛起和把持朝政现状。曹魏后期,世家势力愈发壮大,最终皇权架空。
......
3、司马昭之心与八王之乱
曹丕掌权,迫使汉献帝刘协禅让帝位,建立曹魏政权。然而寿命不长,去世之时不及四十,曹魏政权埋下隐患。众所周知,开朝皇帝威望最高,亦是遭遇社会问题,朝廷韧性最强之时。曹丕早夭,不得不托孤后事,安排曹真、司马懿、曹休和陈群四位顾命大臣,以曹氏宗亲和士族功臣相互制衡。
安排确实稳妥,之后曹叡继位,也算是年轻有为的贤明君主,然曹叡同样短命。其他三位顾命大臣和皇帝曹叡死后,再次成为托孤大臣的司马懿权势日益增长,遭曹氏宗亲猜忌。曹芳继承曹叡衣钵,称帝继位时年仅八岁,权力基本被两位托孤大臣掌握。与司马懿同时担任托孤重任的是曹真之子曹爽,此人远不如其父睿智勇武,高平陵政变中惨败于司马懿。
司马懿政变得胜,效仿曹氏先祖曹操做法,未急于称帝。其子司马昭专权时,朝堂上下皆知晓司马氏之心,正所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操后人、曹丕之孙,曹髦亲率部从讨伐司马昭,事情败露,被贾充指使成济弑杀,年仅20虚岁。此事之后,出于舆论风评顾忌,司马昭直至病逝亦未篡夺皇位,但却进一步稳固世家势力和司马氏家族对朝政把控。待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之时,正式篡魏称帝,建立晋朝。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明朝好老爷》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