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五十二章 卢象升(1/2)
浮山镇南小青山军营
话说心绪不宁的虎哥到了军营,让人叫齐了穿越余众,众人就座,面面相觑,聚在军营议事可是头一遭,莫不是出了大事?
“这儿...有点儿乱,几天了。”
虎哥有些疲惫地指了指脑袋。
“骨头和虫爷他们也去了有些日子,只是前两天派人捎信报了平安。气温降得厉害,飘雪花了。虽说去开开眼界,涨涨见识,可人两家是正经干仗,不是过家家。明军啥做派大伙儿心里明镜似的,姐姐和强哥彭仔来时可是没少遭罪,老厉那千户所再不济也是朝廷正规编制,咱这头儿一团练而已……”
话多了,逻辑性差了,众人信了,这几天虎哥脑袋不是一般乱。
......
“当初穿来,没啥吃喝,没啥熟人。窝头噎过,野猪撵过,山匪劫过......如今有近八个月了,晚来的也有三四个月,大伙儿也都各司其责,尽心尽力,总算有些模样,再有上海那边儿于明媳妇给弄来好些物资,最次温饱无虞,又老爷子们给张罗着娶了亲......”
重点是啥?忆苦思甜总结大会?书友们明白没?
“咱们算是照着初步的设定扎了根,虽然根基尚浅,却也有了方向。我心里明白,当初选择一块儿来,大多图个新鲜,或是冲“虎哥”二字捧个场,浪完就回,权当周末找地儿消遣,好歹比景点刺激......”
统一思想?来这长时间了,若是还这想法,今天铁定坐不到一块儿,有事,百分之无限九九九有事儿。
“虎哥,莫不是……?”
羊桑指了指脑袋。
“越发模糊,越发不太确定......哥儿几个一定......有难!......救......啊!”
虎哥捂头一声惨叫,当即昏迷不醒……
有难?谁?咱们?救......?
十万个为什么劈头盖脸,砸得众人头一回慌了阵脚……
......
说起明朝末期文武全才的将领,第一时间想到的或许只有一位。文可提笔文章,高中进士;武可纵马疆场,阵斩敌酋。扑杀造反农民军,抵抗入侵八旗兵,恰逢明末,注定悲情。可敬可佩,又可叹可惜。
卢象升字建斗,又字斗瞻、介瞻,号九台。万历二十八年三月四日(1600年4月16日),生于常州府宜兴县张渚镇乡绅家庭,唐代诗人卢照邻后裔。少年时,同窗专攻科考之时,唯独其游科考之外,熟读兵书,潜习行军布阵之法。博览“古将相名臣之略、军国经制之规”,逢阅张巡、岳飞时,感慨:“男儿当如岳鹏举!”
少时习武,双臂神力。擅使大刀,重百余四十斤,令人叹为观止。
......
天启元年(1621年),应天乡试考中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殿试以二甲二十五名获赐进士出身。其后观政于兵部。
天启四年(1624年)二月,授户部贵州司主事,考绩上等。三年后升户部山西司员外郎,仍管临清仓。同月,迁大名知府,后加山东按察司副使衔,以嘉奖其管理临清仓之政绩。
其时,大太监魏忠贤权势正盛,山东巡抚李精白(李岩的爹,李岩,大伙儿不陌生,后续也会提及)为魏忠贤建立生祠,邀请卢象升来生祠并署名,被严辞拒绝。
......
崇祯二年“己已之变”,皇太极亲自率军喜峰口突入长城,劫掠京畿周边。各地勤王军伍畏虏如虎,滞留不敢前。时任大名知府的卢象升募三千乡勇入京勤王,单骑突阵,连斩满清数十白甲军,一战成名。次年迁山东布政司右参政,整饬大名、广平、顺德三府兵备并负责清剿太行、恒山一带流寇盗匪。
注:广平、顺德等地古为天雄节度使辖区,故卢象升编练民勇又称“天雄军”,但天雄军始终是支地方团练武装,卢象升离任后并未带走。
卢象升练兵除效仿古代名将练兵良策,还独创“奇”。即从军中挑选身躯矫健、善于登高涉险士卒组建一支小规模骑兵,专司偷袭、劫营以及交战时突袭扰乱敌阵。
颇具人格魅力与感召力,甘守清贫不贪财,对待士兵们“推食食之,解衣衣之”。战时冲锋在前,鼓舞士气,屡屡击溃盗匪、流民军保得一境平安。
......
崇祯七年三月,升任郧阳巡抚。当时郧阳地区三成人口死于战乱,幸存者大多逃亡或被流民军裹挟,可谓百里无人烟。卢象升到任,率几百人马夜袭流民军大营,暂时逐走流寇。整顿选拔官吏重建地方秩序,并向朝廷申请减免赋税安抚百姓。抽调荆襄各卫后备士兵屯田种粮。整顿军队、严肃军纪,各村寨施行保甲法,压缩流民军活动空间获得给养途径。
三个月努力,郧阳局势趋于稳定,随后跟随五省总督陈奇瑜出征平叛。率军由竹溪至平利等处攻打流民军,九战九捷斩首万余,将汉江以南流民军几乎剿尽……
......
崇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明朝好老爷》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