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23章|欲加之罪(上)(1/2)
李圆通气又上来了:“谁给你小子吃了豹子胆,竟敢顶撞上官!”
李靖道:“既然是审案,薛棘卿也准许草民当堂申辩,如何就成了顶撞?草民已去职,李尚书也非我上官,谈不上顶撞。”
薛胄按住话头,道:“刑部有查察之权,李尚书三品大员,朝廷重臣,总揽全国刑案,就算是推断也无不可。李靖,你稍后再作申辩,现在仍由李尚书陈述案由。”
李圆通此时才觉得差点着了李靖的道儿。堂堂紫袍三品大员,怎可不顾身份与平民计较?于是又调匀心绪,放慢语速道:“薛棘卿既然如此说,本尚书就直陈案情:刘鹰扬在李靖率领众流犯赶到晋阳城外时,与李靖有过冲撞,刘鹰扬欲鞭打李靖,被行猎归来的秦王制止。秦王惜才,还专请李靖参加并州总管府犒劳各州郡军政主官的宴会。然而李靖并不领情,伺机报复曾言语侮辱过他的刘鹰扬,于是配制药物投入流犯们煮粥的大锅中致人发热呕吐,制造了行宫筑地瘟疫假象迷惑秦王,再率领众流犯驻扎在离行宫筑地三十里处。做完这些,李靖趁夜骑马返回,掠走知悉刘鹰扬住所的值夜军士裴四,骑马赶到刘鹰扬家后杀掉裴四。由于情急,裴四尸体不能搬运处置,就想出了嫁祸刘鹰扬的办法,制造刘鹰扬与属下分赃不平的假象,将刘鹰扬掳到流犯暂住之地,残忍杀害刘鹰扬。李靖啊李靖,你自诩聪明,没料到还是留下了些许漏洞。”
李靖听了,不禁对这个外表粗犷内心细腻的刑部尚书另眼相看。看来,此人虽家奴出身,但绝不是草包。
薛胄道:“几位陪审官有何疑问?”
李谔道:“适才我注意到,李尚书两次用‘率领’而不用‘解押’二字,这是为何?”
李圆通笑道:“李御史执掌御史台,终究与他人不同,可谓明察秋毫。不错,要问此案因由,还得从这‘率领’二字说起。老夫到马邑查察发现,李靖确有谋反之心。”
李靖心中一震。看来这李圆通要置自己于死地!
李谔道:“哦?据我所知,李靖系致仕赵郡太守李诠之子,其兄李端现为婺州刺史,其舅为去世不久的上柱国、大将军、凉州总管、新义郡公韩擒虎,李靖被执前还随同长孙晟出使突厥,他为何要谋反?李尚书,谋反二字可不能随便说,是株连九族的大罪。”
李圆通森然道:“老夫从小跟随圣上,岂能胡说?我到了边地之后,发现李靖并未按汉王教令去修补长城,而是率领众流犯在恶阳岭下一个山谷开辟荒地,牧放牛羊,修建房舍,勤力稼穑,习练骑射。”
李谔道:“御史台曾拜会汉王,问及李靖之事,汉王确认当时派李靖解押流犯去马邑,教令明确可先事耕种,若有修补边防工事或筑城等劳役再行派遣。李靖以一人之力,带领二百四十余名老少流犯在边关开垦戍守,自给自足,与谋反似乎风马牛不相及,李尚书何出此言?”
李圆通瞪大眼睛:“你们御史台包庇罪犯,老夫要参你!”
李谔道:“李尚书,国家法度,岂能儿戏!既是三司会审,总不能搞成你刑部一言堂。凡案须讲证据,你说李靖谋反,得拿出实据,否则不等你参我,我也要参你。”
李圆通咽了口口水,道:“老夫自执掌刑部以来,查案无数,桩桩件件,证据确凿,不怕你御史台参劾。我话还没说完,你李谔就插嘴,是明着要帮李靖脱罪么?”
李谔道:“好,请李尚书继续。薛棘卿,御史台有疑问,难道不能发问?”
薛胄道:“自然可以。不过先听李尚书说完。”
李圆通道:“倘若老夫未到李靖为流犯们建造的营盘,李靖害死阴崔二人、杀死刘鹰扬及裴四、制造瘟疫等凶案因由,根本就不合情理。但看了他建造的营盘,老夫心中洞明:李靖想在边塞据地为主,招兵买马,行谋反之事。”
众人大骇。就连薛胄也倒吸了一口凉气。虽尚书省有明文下达审理李靖杀人案,但并未提到李靖要谋反。这李圆通先前并不知会,案件卷宗也只字未提,此时才突然提出李靖谋反,大出所有人意料,就连两名录事握笔的手都在微微颤抖。
房彦谦道:“谋反之事,非同小可,李尚书若无实据,还请慎言。”
李圆通哼了一声,道:“老夫若无实据,安敢胡言?当时,我到马邑抓捕李靖,马邑太守卫英忠相陪作证,到了李靖为流犯们建的所谓‘甘泉里’,目之所及,那里领头的叫曲长,曲下设屯,屯下设什,什下设伍,这完全是按军队的建制,哪里是流犯?完全是一支可以征战的军队。老夫也是带兵打仗的人,这些流犯在李靖不在时,也是早起列队操练,晚间按时就寝,号令统一,令行禁止。其中有个叫薛宗胜的,是原醴成乡乡正薛五之子,薛五因带头行刺汉王被萧摩诃当场击杀,薛宗胜受伤押入死牢,这个案件当时也是由刑部、大理寺和御史台三法司会审,想必诸公都有印象。然而李靖游说汉王,把这薛宗胜从终身监禁改成流配,成为李靖得力助手,李靖私自封他为曲长,统辖二百多名流犯。李靖说这批流犯是他历经千辛万苦才送到马邑的,实际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军神李靖传》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