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3章 熊孩子的第一次家庭作文会议(2/3)
妈的故事时,儿子却告诉我:“我想不起来妈妈的样子。”
谁能想象那一刻我内心的感受?因为我就坐在儿子的身旁,儿子却记不起我的样子。
我想:我的陪伴并没有真正走入儿子的内心,我给他吃给他穿,关心他的学习和成长。但对于他的内心,我链接的太少,所以他对我的记忆如此模糊。我在他身边,但我不在他的心里。
所以,当邰勇夫老师在我家的家庭会议上,一次次地引导儿子说出、写出自己的爱好,自己的收获、自己的想法,我才发现,我对他了解太少。
我突然感到深深的自责和内疚:作为父母,我的教育是失败的。我开始寻找这种失败的根源,我开始回忆我的童年。我发现,小时候,我的爸妈也是这样养育我的。我的爸妈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他们把自己的全部精力花在解决我们的温饱,给我们挣学费上。因为贫穷,我的爸妈没有过多的时间关注我们的学习,更没有过多的精力去关注我们的内心,虽然他们深爱着我们。但他们不善表达,所以和孩子们也没有过多的交流。所以,成年以后,我也养成了这样的性格特质。我不善交际,没有朋友,不爱去人多的地方,我们家除了少数几个亲戚,几乎没有什么朋友走动。
我想,这应该是孩子性格内向的根源吧。因为,他没有从父母身上习得如何跟朋友相处、如何维持人际关系、如何大胆展示。
一个孩子,很难习得父母身上没有的东西。
一个父母,很难教会孩子父母身上也没有的东西。
言传身教,才是教育的本质。
所以,邰勇夫老师才会用心良苦地在我家的家庭会议上,让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参与表达。
让孩子做自我介绍,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分别自我介绍。如果不是这次自我介绍,我居然不知道儿子爸爸小时候也是注意力不集中、经常不及格;我也第一次知道儿子爷爷参加高考的年份是1978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二年。
原来,我们对自己最亲近的人也未必全然了解。于是我发现,这样的家庭会议真的很神奇。
一家人聚在一起,既不是刷手机,也不是看电视,也不是打牌。而是我们把自己的目光聚在了一起,看向了那个我们曾经以为非常熟悉的人。
我们知道了他们内心真正的想法,我们看到了很多被我们忽略了的重要的事。还有什么比这样的事情更有意义呢?
我工作13年,我的主要工作职责就是会议会务的筹备组织,这些年大大小小参与的会议不下1000次。但我居然错过了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一个会议——家庭会议。
这多少有点讽刺。但好在,一切都还来得及。
只要开始改变,任何时候都不晚!
我庆幸,我遇到了邰勇夫老师!我庆幸,我从没有放弃过改变!
我们很多家长常常抱怨:孩子不听话、不懂事、难管教,孩子不爱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孩子性格孤僻、内向、跟父母没有话聊。
我们把一切问题归咎于孩子。但我们很少有勇气去反观自己!
“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那么懂事,成绩那么好?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那么自信乐观,敢于表达、敢于展示?”
除了这些,我们这样认真地问过自己:“我自己已经做得足够好了吗?一切真的只是孩子的问题吗?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吗?你有问过他:为什么吗?”
家庭会议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中国式家长、鸵鸟式教育、权威、管教、命令、服从,这些词语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11年的教育。
于是,一个居高临下的领导者形象出现在我的视线里。他不给你任何表达的机会,不给你任何智辩的可能。这就是我!
就像今天邰勇夫老师对孩子爸爸说:“‘管教’,这个词语,以后我建议你们不要说了。因为家长的作用从来不是‘管教’,而是引导。”
每一个父母,都不应该把自己当成权威,当成管理者,让孩子在自己的控制下行事和思考,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把自己的思想硬塞给孩子。
当孩子的行为一旦逃离自己的掌控范围,就焦虑、就抓狂、就不知所措。但我们自己的想法就一定是正确的吗?我们想要的就是他们想要的吗?适合我们的,就是适合他们的吗?
答案:绝对不!
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思想,都有自己的渴望和热爱。我们不应该过早地限制孩子的思想,让他们去复制我走过的人生。
真正的教育,不应该是管教和控制,而是看见、尊重、支持和引导。
父母要做的,是在不断地自我成长过程中,陪着孩子一同成长。
我们应该去真正了解孩子的世界,参与他们的世界,跟孩子在同一水平面上,平等对视、真诚交流。
不带任何位高者的姿态,不带任何权威者的威严,就像今天的家庭会议一样,每个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我教作文,让孩子个个成学霸》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