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8章 永华海战(上)(1/2)
自永华二年起,东桑国的海盗屡犯大燕东南沿海一带边境。
他们劫掠沿海商贾行船,所到之处,都给当地的百姓、商贾造成巨大的财物损失。
起初,沿海一带官员派兵驱赶,由于海域辽阔,海盗成员也多擅长在水上伏击、侦察。
官兵前脚走,海盗后脚又来骚扰,甚至半夜潜入居民家中抢掠。
大燕自建国后,与东桑一直保持友好来往,突然间东桑海盗来犯,大燕便派出使臣前往交涉。
谁知,派去的使臣刚一出海,就被海盗杀害,还劫走了使船,在海上耀武扬威。
东桑国内一些没有生计的浪人眼见海盗做着无本万利的生意,也加入了海盗的队伍。
如此一来,队伍不仅日趋壮大,连成员也开始变得复杂,沿海官员将此队伍称之为“倭夷”。
江南、江北沿海一带居民都以渔业为生,东桑的倭夷这么一闹,直接影响了江南西道对朝廷的进贡。
向来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何况两国还未交战,大燕的使臣就死在东桑倭夷的手下。
永华四年春,朝廷欲派兵出海围剿东桑倭夷,却在将领人选上徘徊不定。
大燕多年未经海战,对水军疏于演练。
东桑国地处海岛,倭夷生来擅长海战,而大燕的军队中又以骑兵、府兵、禁军、边防军为强,唯有水军式微。
适时,曹丞相推举振武校尉丁善有出征。
丁善有是江南西道行军总管右威卫将军丁仁淮的儿子。
丁仁淮年轻时,曾以一师之力在东海之滨力退百济与东桑的联合水军。
可以说,沿海边境是在他的守护下得以安宁一点也不为过。
丁仁淮年老后,儿子丁善有世袭了其父的将军之位。
丁善有自小便跟随父亲生活在海边,操练武艺。
都道是“虎父无犬子”,满朝都以为此次出征,定能大败倭夷。
然而令谁也想不到的是,丁善有才与倭夷交战一个回合,竟被倭夷打击的毫无还手之力,兵败而逃。
消息传回东桑,举国欢庆。
这个曾经将他们与百济打的落花流水的国家,现在竟然连一个由海盗和浪人组成的非正规军队都抵挡不过。
看来,大燕已经今非昔比,东桑天皇便正式向大燕下了战书,并派出两员大将出征大燕。
丁善有的兵败令朝野震惊,满朝文武都在朝堂上对丁善有挖苦讽刺、大骂不绝。
皇上并无心思去责怪,只问朝中还有谁能出战。
丁善有的战败令其他武将失去信心,一来朝廷鲜有擅长水战的将领,连自幼承袭父亲水师兵技的丁善有都大败而归,其他毫无水战经验的将领若是冒头出征,必败无疑。
其次,这些武将早已将嘲讽丁善有的大话说出,若自己出战失利,岂不是打自己的脸?
刚才还闹哄哄一片的朝堂,瞬间鸦雀无声。连问三声,皆无人应答。
这时,武将中有一人站了出来,此人便是左前卫大将军冯庭立。
值此临战危急之际,有人主动请缨,本应是件令人欣慰的事,可皇上却难展愁容,甚至更加忧上心头。
只因冯庭立已年逾六十,双鬓斑白。
连三岁幼童也晓得,这个年纪的老人如何能上战场,担此重任?
冯庭立也知道皇上的顾虑,他昂首迈步上殿,“古有赵充国以七十八岁高龄征讨匈奴,屡建奇功的壮举;亦有马援花甲出征,马革裹尸的壮烈。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老臣一不畏战,二不贪功,只求能为皇上分忧,为朝廷解难,护佑我大燕国土。
此去一战,无论结果如何,老臣定当全力以赴,哪怕舍了这副残躯,也要阻止倭夷长驱直入。
好叫他们知道,我大燕不是只有混吃等死的废物!老臣便是苍髯皓首,那也是宝刀未老,一样能杀他们个片甲不留!”
其他武将听见他说“废物”等语,心中不忿,但他话声慷慨激昂,满朝文武皆是一震,各人心中无不暗自惊服。
曹丞相想到自己与他年龄相仿,不禁心酸滴泪:“冯将军老骥伏枥,壮志凌云,实在令我等汗颜!只是这战场上刀光剑影,生死难料,这些本应是年轻后生去承担,你如今花甲之年,怎可再让你去冒生死之险?”
冯庭立目光如铁,“丞相也植花甲之年,不也一样在为朝廷分忧?我又如何不能?还请丞相莫要再劝,老朽去意已决!”
曹丞相一时不知该如何作答,冯庭立又向皇上朝拜:“时不我待,若再耽搁下去,战事将对我方不利,还请皇上即刻下令,让老臣出征,征讨东桑!”
皇上望着满朝沉默的文武官员,既无人再出来毛遂自荐,亦无法推辞冯庭立斩钉截铁的决心,只得答应了他的请求。
冯庭立得偿所愿,终于心安,离去前却愁眉不展。
“临行前,老臣有一肺腑之言,不吐不快。”
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游侠外史》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