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分卷阅读3(1/1)
耗成老姑娘,要等她嫁不出去的时候把她许配给胡富文。
第 2 章
胡氏带着胡富文进周家门时周桃儿才六岁,周老太说胡富文是舅舅那胡富文便是舅舅。当时左邻右舍议论声不小,可是周桃儿桃核一般小的脑袋瓜想不清楚。
其实不单是脑子不够使,体力也不足以支撑她胡思乱想。
周桃儿的爹周善是遗腹子,唯一的儿子,老周家的根,周老太护得跟眼睛珠子似的,再苦再难都舍不得累着她儿子。
在周桃儿的亲娘没嫁进来之前,周家的日子不好过,里里外外全靠周老太一个人操持,家里的粮是一年比一年少,最后连参加院试的担保银都拿不出来,还是靠周桃儿姑姑嫁人的聘金才凑上。
就是这样的穷日子,周善却一点苦头没吃过,一双手除了拿笔磨出来的薄茧,几乎和城里富贵人家的老爷一样白净。
好在周桃儿的娘是个能干的,嫁过来以后不但田里家里的活计一把抓,还能分出工夫绣花换银钱,把周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可再能干也不是铁打的,血肉铸成的人说倒就倒下了,留下懵懂稚嫩的周桃儿。
周桃儿的娘一走,活计没人分担,周老太想也不想就用上了年仅六岁的周桃儿。田里的活她做得来就做,做不来就回去替她爹洗衣烧饭,也不管她够不够得着锅炉搬不搬得动装满脏衣的木盆。
穷苦人家的孩子当家早,帮家里干点活实属平常,但周桃儿这么小的都是家里长辈在边上看着慢慢教的,没有一口气吃成个胖子的说法。
左邻右舍有看不过去的去劝了几句,结果都被周老太哭天抢地怨老天叫可怜的架势吓跑了,不敢再劝,生怕多一嘴被周老太缠上。
正处农忙时节,周老太忙田里的事情忙得不见人,周善除了读书万事不管,周桃儿累得没有多余的力气为亲娘的逝世悲伤,每天沾床就睡,根本无暇担心什么有了后娘就有了后爹的话。
真说起来,当时的周桃儿知道后娘来时会带个舅舅来很是高兴,因为她希望家里的人越多越好,这样阿婆就不会整日阴沉着脸,她也就不用累得手打颤了。
现实哪有那么如意,大夫摸过胡氏的脉象后断言腹中是个男娃,周老太脸上的阴云确实散了,但是家里多了个养胎不能干重活的胡氏后周桃儿需要做的事情更多了。
比她大两岁的胡富文天天跟着周善读书认字,什么事情也不需要做,周桃儿心里委屈得紧,累得熬不住的时候找她爹周善哭过。
周善是个温和却没什么担当的爹,抱着哭成泪人的她“囡囡”、“阿囡”地哄了一通,过后依然心安理得地什么忙都不帮,甚至没在周老太面前帮周桃儿说过一句话。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周桃儿只在她娘在世时跟她爹学了几个字,不懂书里深奥的道理,却将这句话牢牢刻在了脑子里。
她讨厌这句话,她不想要一个只会读书的爹。
不过有一点她得感谢她这个任性挑嘴的爹,因她做饭的手艺实在差劲,周善嘴上不说脸却一天天尖下去,加上胡氏有孕需吃得好些,周老太将灶台上的活计揽了过去。
胡氏生下周耀宗一个月后,在周老太的催促下胡氏开始负责家里的三餐饭食。
不管是周老太还是胡氏,都不止一次地尝试教周桃儿下厨的本领,可是周桃儿在厨艺一事上十窍通了九窍,就是一窍不通,学了多久做出来的东西还是一团糟,按照周老太的说法就是白白糟蹋了粮食,这么些年也就粥煮得找不出错处。
把饭菜做得能入口真那么难吗?
周桃儿不知道,因为她从来就没有好好学过。
不光是下厨,插秧、收麦、拾穗、砍柴、洗衣……她样样都做但都做得不算好,总能出些差错,周老太没少骂过她。
也得益于她的笨手笨脚,不是砸了碗就是洗破了衣裳,有了胡氏帮手后,周老太派给她的活少了许多。
这些都是她娘病重卧床时悄悄教她的,教她不能做一个乖顺听话的孩子,要她存着私心时刻为自己着想。
起初周桃儿不明白其中深意,做不好事情是因为年纪实在太小,尽全力也做不到尽善尽美,看胡氏进门后从不主动揽活的做法她才真真切切体会到她娘的良苦用心。
这个家已经算不得她的家了,她不能做一个任劳任怨的老黄牛。
不过光装笨是不够的,一个什么都做不好的笨蛋只会讨嫌,不会有好日子过也没法掌握自己的人生。
周桃儿的娘舍不下她,最后的日子里替她算好了一切,撑着虚弱的身子将毕生的本领画成一本册子,绣样、针法、窍门……画得满满当当,又一页一页细细地教周桃儿,生怕漏下一处。
周桃儿没有辜负她娘的苦心,一闲下来就在破布上练习针法绣技,九岁手稳后在她娘留在的一张料子不错的素帕上绣了缠枝莲纹,借着和周老
不想错过《绣桃》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