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七十三章 全州战役开始(1/2)
永历帝听完侍卫的讲述,脸上露出了难以掩饰的喜悦,他拍手叫好:“好个路振飞,仅凭一封信,就让那些鞑子杀了我们的心头大患,真是高明!”
然而,何腾蛟却无法分享这份喜悦,他的女儿也跟随刘家一同被杀了,他的内心深处只有无尽的悲痛。
就在这时,另一名侍卫急匆匆地来报:“安南国王黎维祐已断绝与大明的关系,不再称臣。”
永历帝的笑容瞬间凝固在脸上,他忧心忡忡地问何腾蛟:“太师,这该如何是好?”
何腾蛟的眉头紧锁,他想起了马吉翔的话。
他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内心的忧虑,然后缓缓地说:“皇上不必过分惊慌。安南虽然号称拥兵十万,但我们只需派遣一位得力将领驻守边境,便可抵御他们的侵犯。”
永历帝闻言转忧为喜,急切地问:“太师所说的这位将领是谁?”
何腾蛟一字一顿地说:“就是桂林城内被百姓誉为‘军神’的李小军。皇上可让他遥领安南和老挝宣慰使,然后派他去广南府驻守。这样既可以防备安南的进攻,又可以守住通往云南的要道,为皇上留下一条退路。”
永历帝闻言大喜过望:“既然太师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我这就下旨。”
然而何腾蛟却摆了摆手说:“不急。老臣还想依仗他来对付耿仲明和孔有德。他们才是我们目前的心头大患。”
永历帝疑惑地问:“那安南边境那边就不管了吗?”
何腾蛟点了点头说:“安南虽然与我们断绝了关系,但目前还没有对我们采取军事行动的意思。皇上不必过分担心。”
他微微一笑又说道:“况且那个安南女将阮红玉,虽然在国内所向披靡,但在我们大明将士面前,也不过是蛮夷之女罢了。不足挂齿。安南若真的想要对我们用兵,集结十万大军和筹备粮草都需要时间。皇上请放心,老臣会安排好一切的。”
李小军从工部领取了五百余副骑兵的重铠,还有大量的精铁与精钢,他随即吩咐工匠们继续锤炼出更多的骑兵铠甲。
同时,他嘱咐夏建仁继续招募新兵。
招募的标准严苛,短短十几天,仅有十余人通过了考核,他们都被编入了关宁营。
如今,李家军的兵力分布如下:枪刃骑营八百五十人,关宁营四百一十人,大顺营八百人,总计二千零六十人。
李小军凝视着眼前这支日益庞大的李家军,内心被一种难以言表的欣慰所充盈。
他的梦想,那支能够对抗清军的强大军队,正一步步地走向现实。
更令他难以置信的是,在系统商城中,他竟然刷到了膛线长枪管,这种超越时代的物件。
他内心惊愕,膛线枪管,那可是19世纪才广泛普及的,它的出现,极大地增强了子弹的精确度和破坏力,同时也显著提升了火铳的射程。
尽管最早的膛线枪管,在1498年就由维也纳的卡斯博?克勒发明,但要直到19世纪才得以普及。
这其中的原因,便是装弹的难题。
膛线,也被人们称作来复线,因其截面形状如风车,又被称为风车线。
可以说,它就是枪管的灵魂。
膛线的作用,就是赋予弹头旋转的能力,让弹头在出膛后,仍能稳稳地飞向目标。
但弹丸必须嵌入膛线才能旋转,所以其直径必须大于膛线的阳线直径。
这就导致了前装线膛枪的装填变得异常困难。
士兵们往往需要用锤子敲击送弹棍,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将弹丸装进枪膛。
因此,射击速度大大降低,甚至降到了滑膛枪的三分之一,或者更慢。
对于追求效率的军队来说,这样的射速显然是无法接受的。
所以,在膛线被发明后的两百年里,线膛枪在军队中并未得到重用。
然而,李小军的心中却闪过了一个念头——“米涅弹”。
他毫不犹豫地花费了十万军功,将那一万根珍贵的膛线长枪管全部兑换出来。
然后,他急匆匆地找到了工匠营的王全。
王全接过膛线长枪管,皱着眉头看着内部的条纹,满脸困惑:“这些条纹是干什么的?我又该怎么制作呢?”
李小军指着枪管说:“我不需要你制造这种枪管,我有很多。你只需要根据这个枪管的大小,设计出专用的铅弹,然后改装到我们的鲁密铳上。”
他摸了摸下巴,接着说:“至于这些条纹的作用,原理我很难跟你解释清楚。但你可以理解为,它们能提高子弹的精准度和破坏力,还能增加火铳的射程。”
王全试着把手指伸进枪管,点点头说:“根据枪管内壁的大小来设计铅弹,这个我可以做到。”
李小军又指着枪管内部的阳线说:“铅弹的大小,要比这个阳线的直径小一圈,然后在弹丸的底部打一个圆锥形的小洞。”
王全好奇地问:“这样的话,士兵们装弹的时候岂不是还要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末将不才,请大清赴死》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