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末将不才,请大清赴死 > 第一百一十三章 校场受辱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一百一十三章 校场受辱(1/2)

目录
好书推荐:

李小军心中暗怒:这群叛徒竟然拿李家军的军资,去贿赂孙可望来对付李家军,真是卑鄙无耻!

斥候继续说道:“张百户还承诺,只要孙可望出兵打败李家军,他就率领广南府全体投靠孙可望。”

李小军心头一震:孙可望一直觊觎广南府,甚至有传言说他因朝廷不愿将广南府交给他,而准备以武力夺取。如今张百户以广南府为饵,再加上那批诱人的金银财宝,孙可望怎会不上钩?

一旦孙可望出兵,与广南城形成夹击之势,李家军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李小军心知,摆在面前的只有两条路。

其一,便是领着李家军撤离广南府,然而这样一来,不仅意味着要舍弃那耕耘了半年的肥沃田地,更痛心的是,李家军营中积攒的金银财宝都将拱手送于叛军之手。

其二,便是在孙可望的大军压境之前,迅速拿下广南城,之后再回身迎战孙可望。

这无疑是一场硬仗接一场硬仗。

尤其是此次出征剿匪,攻城器械全都留在了广南城,随身携带的虎蹲炮虽然数量不少,但虎蹲炮连厚实的山寨墙都轰不塌,广南城墙虽老旧,但总比山寨墙要坚固许多。

更何况,火药在之前的战斗中已几乎消耗殆尽。

想当初炮火轰鸣之时何等威风,如今却恨不得留下多点火药。

李小军稍作沉思,便果断选择了第二条路。

他深知,若是连叛军与孙可望都无法战胜,只能如丧家之犬般逃窜,那又怎有颜面与勇气去面对更为强悍的清军呢?

李家军之所以士气如虹,一方面得益于招募时的严格筛选与去留自愿原则,另一方面,则是自金平城战役以来,无论面对多么强大的敌人,李家军总能笑到最后。

李小军本人也被百姓传颂为军神般的存在。

在这样的背景下,将士们深信不疑:无论战斗多么艰苦,无论代价多么惨重,最终的胜利定会属于李家军!

而一旦这份坚不可摧的信念受到动摇,若真的像丧家犬一样落荒而逃,那未来的战役中,又该如何重燃将士们的斗志呢?

在这个烽火连天的年代,清军已占据了四分之三的天下,那句“汉天已死,清天当立”如同天道般压制着每一个人的心。

在这样的逆境中,仅存的这点信念,弥足珍贵!

同一时刻,在云南布政使司广西府的一角,李定国受孙可望的之命,统领本部三万精锐之士,踏上了征讨广南府的征途。

他们的队伍中,除了威武的战士,还有数百头巍峨的战象,它们组成的象兵阵,仿佛一道移动的城墙,给大军增添了几分威严。

然而,重步兵的笨重,粮草的繁琐,都如同一座座无形的山,拖慢了他们的步伐。

在丘北以西的旷野中,大军扎下了营寨。

李定国召集了窦民望、高文贵和王玺,四人围坐在篝火旁,商讨接下来的军事行动。

窦民望首先打破了沉默,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不满:“演武场上的屈辱,难道将军就这样忍了吗?为何还要听命于孙可望,去攻打广南府?”

不久前,李定国在校场被孙可望找了个借口,狠狠的打了五十军棍。

他手下将领,正在为这件事鸣不平。

当时李定国便要与孙可望反目,被督军白文选劝阻,才忍下这屈辱。

李定国深吸了一口气,叹息道:“当时白督军点醒了我,大西军的团结,对于抵抗鞑子来说至关重要。我们若因私怨与孙可望反目,进而导致大西军分裂,岂不是亲者痛、仇者快?”

高文贵皱眉道:“但先帝临终前的遗愿是让我们归顺大明,孙可望如今却命我们攻打大明的广南府,这岂不是违背了先帝的遗训?”

李定国摇了摇头,面露无奈:“我又何尝愿意与大明为敌?但此刻,我们不能因小失大。且先拿下广南府,再作长远之计。”

王玺在一旁劝解道:“既然大军已动,争论也无济于事。我们不如集中精力,先夺下广南府,再图后计。”

李定国点头赞同:“正合我意。拿下广南府后,我们可以借口巡防边境,在那里驻扎下来。这样既能远离孙可望,又能为将来的计划奠定基础。”

窦民望冷哼道:“早就该如此,那孙可望自视过高,我早就看不惯他那副高高在上的模样。”

王玺接口道:“广南城的叛军首领张百户,已向我们提供了诱人的条件,他愿意提供大批军资,并与我们合作夹击李家军。这将大大减轻攻打广南府的难度。”

然而,高文贵却面露忧色:“以我们目前的行军速度,恐怕还没赶到广南府,广南城就已经被李家军攻占了。”

王玺不禁皱眉:“李小军用兵如神,人称‘军神’。他在全州一役中大败孔有德和耿仲明,赢得了‘两蹶名王’的威名。张百户那数百守军,能否坚守到我们的到来,确实难以预料。”

李定国耳闻“两蹶名王”之誉,心底深处涌起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末将不才,请大清赴死》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阅读推荐: 宿命之环 帝国之刃 今天开始当城主 诸天窃贼 长生修仙:我能用族人的气血加点 大奥术师她今天赚钱了吗 这本小说很健康 我在星际炼丹封神 人道大圣 斗破:家祖玄帝萧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