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五章 公孙起兵赴酸枣(1/2)
初平元年(190年),春正月。
各地群雄起兵,打出讨董的旗号,当中包括:勃海太守袁绍、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以及云汜的熟人,改易姓名逃出洛阳到陈留后,“散家财,合义兵”,且首倡义兵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卓的奋武将军曹操。
众人集结于酸枣,推举袁绍为盟主。
至于并州刺史张懿,则因白波之事无法抽出闲暇。更何况之前灵帝任董卓为并州牧,他这个刺史本应卸任,但董卓并不想管白波之事,就以张懿熟悉情况为由,请求朝廷保留张懿刺史职位,负责剿灭并州叛军。
如此,并州才有了如今州牧与刺史并存之景。
张懿这个刺史之位某种程度上也算是董卓保下来的,他又有平叛之责,于情于理,张懿这时都不应该离开并州。
至于公孙瓒和刘虞,自也受到了袁绍的邀请。
刘虞以幽州新定,自己需坐镇为由婉拒了邀请,这使得本欲起兵讨董的公孙瓒犯了难。
右北平,营帐之内。
公孙瓒看着手中的信件,这些都是关于最近天下形势的报告。因为董卓的缘故,各方势力基本都是向着酸枣而去,准备借着袁绍的名头,打败董卓,混个一官半职。
跟随袁绍讨董,对于这个看着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差事,我们的公孙瓒将军却是犹豫了。为此,他将呆在营内的刘备一行找了过来,商量对策。
“伯圭兄,你找我何事。”刘备的声音将公孙瓒从思绪中拉出,正好看见刘备从帐外进来,身后跟着云汜、关羽、张飞三人,至于赵云夏侯兰二人则在军营留守。
“玄德,你来了。”公孙瓒见刘备几人到来,也是起身让四人落座。
“不知兄长寻我,是为何事。”刘备直接问道。
“最近发生之事,玄德是否听闻。”公孙瓒问道。
“可是袁本初讨董之事?”刘备问道。
“正是!之前那袁绍倒也邀请过我。对此,玄德有什么看法。”
“董贼烧杀抢掠,祸乱朝纲。身为汉室子民,自是除之而后快!此事对于兄长,绝对是利大于弊,何须询问我等?”刘备自是义愤填膺,不解的说到。
“这些道理,我自然明白。只是……”对此,公孙瓒却是支支吾吾。
看着欲说还休的公孙瓒,云汜也是有些疑惑。按理说,这种事公孙瓒不应该犹豫。
在云汜百思不得其解事,突然想起刘备之前对公孙瓒的评价‘好高骛远,摇摆不定’。
思绪至此,云汜也变明白了公孙瓒此时的顾虑。
“公孙将军犹豫,可是因为刘伯安、刘州牧?”
还在支支吾吾的公孙瓒,听到这句话,立刻一个激灵,望向提出问题的云汜。
“先生何出此言?”公孙瓒赶忙问道,一旁的刘备三兄弟,也是一脸疑惑。
“公孙将军久居塞外,几年苦战才有如今之形势。朝廷却突然派来个刘伯安,毫无功绩却可以和将军平起平坐。这一次将军之功虽大,但刘虞的也不小,之前更是被董卓遥拜为大司马。将军是怕此次离去之后,刘州牧有什么动作,夺了将军几年的苦心经营吧。”云汜看着公孙瓒,解释道。
“先生果然不凡,这些正是我顾虑的。不知先生有何见教?”
“将军不必顾虑太多,边境最近已基本安定。那些游牧民族必是不会再有什么大动作,所以将军不必担心边境安危。至于刘州牧那边,将军几年来战功赫赫,少数民族闻风丧胆。州牧初来驾到,必不会与将军撕破脸皮,他还得靠将军震慑外敌。”云汜如是说。
“加之群雄讨董,已是大势所趋。刘虞汉室宗亲,可以不被议论。如若将军不去,怕是会被别人诟病。”
在云汜一番说道下,公孙瓒终是不再担心后院起火,决定随波逐流,起兵讨董。而这,自然便是云汜想要的。讨董,可是刘备立功的好机会。
在没了顾虑后,公孙瓒迅速安顿好诸多事宜,便带着军队向前线疾驰而去。而刘备一行,自是一块离去。
据之前收到的消息,诸州郡牧守各拥兵数万,袁绍自号车骑将军,与河内(今河南武徙西南)太守王匡屯于河内;韩馥屯于邺城;孔伷屯于颍川(今河南禹县)。刘岱、张邈、东郡(今河南濮阳西南)太守桥瑁,山阳(今山东金乡县西北)太守袁遗、济北(今山东长清东南)相鲍信、行奋武将军曹操等屯于酸枣(今河南延津西南);南方,长沙太守孙坚也起兵北上,和后将军袁术在鲁阳结盟讨董。
公孙瓒一行再商量后,决定先去往诸侯最多的酸枣。
在他们前往酸枣途中,王匡派从事韩浩率领兵马,于孟津(离当今河南省孟县西南方三十五里一带,隶属于河内郡河阳县)驻守,并且派遣“泰山兵”到河阳津驻守。不过,由于董卓虚张声势,使王匡军误认敌方会从平阴县(为今河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天志》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