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五章 臧洪(1/2)
青州包括济南、平原、乐安、北海、东莱、齐六个郡国,与冀州、兖州、徐州相接,辖境主要在今山东省,以及河北省的一小部,北面紧靠渤海,东面则滨临黄海,这是一个特殊的自然地区。
从政治上说,河北的割据势力,无论占据半个冀州冀州的袁绍,还是半个幽州加半个冀州的公孙攒,都企图夺取青州,并以此为通道,进一步夺取中原地区。
同时,割据充州的曹操,为了防止河北势力南下,也需要占据青州。
此外,东汉末,农民大起义之前的十多年间,青州又是黄巾“连结郡国”“莫不毕应”的八州之一,不论怎么说,青州是都一个政治上特别复杂的地区。
不仅政治上复杂,军事上也很麻烦,单论这青州黄巾的组成,便大有不同。
如今其他各地的黄巾,大多是黄巾残党纠集一群无家可归的流民抑或山贼,占据一个山头,作威作福。
但青州的黄巾,可不止山贼流民,还有当地豪族。
要问为什么豪族会和黄巾混在一起,就得说一说这些地方豪族在黄巾的生存之道了。
地方势族从家族特征上来讲,可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以拥有大量宗族、部曲为特征的地方豪强类家族,另一类是以拥有文化优势为特征的文化士大夫类家族。
就地方豪族类的家族而言,他们大多欲趁国家政权逐渐瓦解,无力控制地方局势之际,凭借其家族势力试图在兖州割据自治,他们谋其割据自治的过程中都不断受到外来割据势力的挑战。
最终青兖地方豪强追求自治的目的都以失败而告终,但青兖地区在这一过程中亦存在着差别:兖州地方豪强曾在兖州形成了较大的割据势力,并曾一度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兖州地区的局势,欲进入兖州地区的外来割据势力在最初阶段必须依赖于兖州地方豪族的支持才能继续存在。
与兖州地区相比,东汉末年的青州地区,袁绍、公孙瓒、曹操等外来割据势力极其强大并都对青州地区虎视眈眈,公孙瓒甚至跑来青州剿贼,名义上的青州刺史田楷也是公孙瓒的人,就算现在的刘备,也是公孙瓒举荐。
有这些人掣肘,青州本地地方豪族家族未能在青州形成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割据势力。
事实上,与兖州地区的地方豪强类家族一样,众多的青州地方豪强家族亦企图在汉末这一动荡不安的背景下,割据自立,自营堡皇。
如北海胶东公沙氏,即欲凭借其宗族势力,“自为营暂”;“长广县人管承,徒众三千余家,为寇害”;“东牟人王营,众三千余家,胁昌阳县为乱”;济南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
但是与兖州地区的地方豪强家族相比,青州地区的这些地方豪强并未在青州地区发展为较为强大的割据势力。
就文化士大夫类家族而言,在汉末大乱的局势下,其家族因自缺乏武装力量,势力弱小,大多无法在此混乱局势下有所作为,或如泰山平阳羊氏一样,沉寂一时,或如北海盖县国氏、北海剧县滕氏等家族一样,选择外出避难以自保。
但那些豪强家族并未放弃,靠自己抵御不了这些外来势力,那就找帮手,青州的黄巾可是厉害得紧。
而且这些有一定战斗力的老兵大多是吃不上饭的,只要你给口吃的,就是好兄弟。
而这些豪族,这点粮食还是出得起的,他们又不用管整个青州的黄巾,只需接济一下自家势力周围的便行。
这些当地豪族都有私兵,又相互联系,最终达成一致。
在青州黄巾欲与黑山军汇合而大败而归时,这些豪强出手了。
青州黄巾在遭遇大败后可以如此迅速地恢复过来,除了孔融不作为,这些豪族的私下资助也是一部分原因。
所以身处北海的云汜,并未急着出兵。
他虽有士族相助,但这些与黄巾勾结的豪强也不好对付。
就在云汜思索接下来的计策时,北海来了一个人、臧洪。
这人云汜虽未见过,但听过他的名字,诸侯讨董时的誓词,便是此人负责。
臧洪的父亲臧旻历任使匈奴中郎将、中山太守、太原太守等职,在任官期间很有声誉,曾平定会稽妖贼许昭的叛乱。
臧洪十五岁时,因其父的功绩被拜为童子郎,在太学里有名气。臧洪体貌魁梧,格外优秀,后来被选为孝廉而为郎。
当时朝廷选三署郎以补县长,赵昱被选为莒长,刘繇被选为下邑长,王朗被选为菑丘长,臧洪则被选为即丘长。
中平(184年—189年)末年,臧洪辞官回家,被广陵太守张超聘为功曹。
当时正值董卓之乱,董卓杀少帝刘辩,臧洪预感到天下大乱,于是对张超说:“明府您祖上世代受国恩,你们兄弟俩都掌握着一方大郡,现在王室经此劫数,乱臣贼子未被惩处,这正是天下义烈之士报恩效命之时。眼下广陵郡比较安定,郡内十分富裕,如果动员一下至少可以征得二万人,以此来诛除国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天志》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