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七章 移书州郡(1/2)
云汜与臧洪在孔融府邸的密谈后,二人心中已有定计。云汜深知,要彻底剿灭青州黄巾,单靠武力难以根除,必须从根源上断其供给,削弱其力量。于是,他决定采取臧洪之策,以州郡之名,向各地豪族发出檄文。
檄文如下:
青州牧刘备麾下云汜,致书于诸郡豪族:
昔日黄巾乱起,祸害四方,百姓流离,社稷不安。今我主刘备,承天命,抚民心,誓要扫清狼烟,恢复太平。然黄巾之乱,非一日之寒,其势蔓延,亦有诸君之助。今特此移书,望诸君认清大义,与黄巾划清界限,勿再资助。
自即日起,凡有豪族愿出资出粮,助民兵剿贼者,皆记功于册,日后论功行赏,必不吝爵禄。若犹疑不决,或暗中资助黄巾者,一旦查明,视同贼党,必严惩不贷。望诸君三思,勿贻误终身。
云汜顿首
其文辞犀利而含蓄,旨在告诫青州各郡豪族,刘备决心剿灭黄巾,不容有失。书信既成,云汜亲自审阅,确认无误后,命信使分赴各郡,务必将此意传达至每一位豪族耳中。
信使快马加鞭,不出三日,各郡豪族均已收到云汜之书。豪族们读罢,心中各有盘算。他们自知与黄巾有所勾结,但面对刘备的强硬态度,不得不重新权衡利弊。
云汜见众豪族仍有疑虑,又休书一封。
“青州诸郡豪族,刘备将军有令,黄巾之乱,祸害苍生,今欲肃清之。尔等豪族,或有与黄巾勾连,或有私兵,今宜速速明志,断绝往来,否则一旦兵临城下,玉石俱焚,悔之晚矣。今刘备将军,已得天命,志在扫清天下,尔等若能协助剿灭黄巾,不吝资财,出兵出力,刘备将军必有厚报。若迟疑不决,或暗中勾结,一旦事发,定当严惩不贷。望尔等深思熟虑,速速响应,以正视听,以安天下。“
三日内接连两封书信,众豪族自是明白刘备此次剿贼之心已定。
这个刘州牧,可不是之前的青州刺史焦和,加上这个云子归,他们自知直接依靠黄巾壮大实力控制乡梓的手段行不通了。
若再不做出决断,怕是真要被刘备带兵扫灭了,他们虽有私兵,但哪是官军的对手。
更何况,刘备的兵还是打过乌桓、追过匈奴、讨过董卓,真真正正的百战精兵。
这第二封书信,终是成了压倒各郡豪族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济南郡,胶东公沙氏家族的家主公沙汜,面对书信,眉头紧锁。他召集家族中的长老,商议对策。长老们议论纷纷,有的主张继续支持黄巾,有的则认为应当顺应时势,与黄巾划清界限。
公沙汜沉思良久,最终拍案而起,决断道:“刘备势大,不可力敌。我等若不顺应大势,恐遭灭门之祸。从今日起,我公沙氏与黄巾贼再无瓜葛!”
在东莱
郡,管氏家族的家主管承,面对书信,亦是犹豫不决。他深知家族的私兵与黄巾有所往来,但刘备的威胁又让他不得不考虑家族的未来。经过一番激烈的内心斗争,管承终于下定决心,撤回所有与黄巾有关的联系,并公开表示支持刘备剿灭黄巾。
乐安郡、北海郡、东莱郡以及齐国,各地豪族纷纷做出选择,或明或暗地与黄巾划清界限,响应刘备的号召。
数日之内,青州各地豪族纷纷表态,有的暗中撤回对黄巾的支持。黄巾贼失去了豪族的资助,势力迅速衰减,原本依靠豪族私兵的支援,现在却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云汜见状,心中暗喜,知道时机已到。他立即修书一封,派快马送往刘备处,请求刘备派遣关羽、张飞、赵云以及太史慈等将领,各率精兵,赴青州各郡剿灭黄巾。
其书如下:“玄德公,青州黄巾已失豪族支持,势力大减,今正是剿灭之时。望将军速派关张赵以及太史慈诸将,各率一部,赴青州各郡,合力剿灭黄巾。关张赵三将,勇猛无双,太史慈亦非等闲之辈,若能得此四将相助,黄巾必败无疑。望将军速速行动,以安天下,以慰民心。“
刘备得书,大喜,即命关羽、张飞、赵云、太史慈四将,各率精兵,赴青州各郡。
四将领命,各自率领部队,迅速向青州各郡进发。
他们连夜疾驰,各地黄巾被打的措手不及。
关羽领兵往东莱,张飞赴北海,赵云往济南,太史慈则向乐安进发。各将领兵马,气势如虹,所到之处,黄巾贼寇望风披靡。
关羽于东莱,以刘备贤德之名号召百姓,黄巾贼中大多是难民,自知刘备主政以来平原一片欣欣向荣之象,知晓平原百姓皆可安居乐业,自然不想想如今一样当反贼,纷纷弃暗投明。
张飞在北海,则没关羽那些心思,直接大手一挥,三军齐出,以雷霆手段,迅速击溃黄巾主力,恢复地方秩序。
赵云于济南,运筹帷幄,济南乃青州大郡,人口众多,黄巾自然也是不少,但在赵云指挥下,官军联合当地民兵,以少胜多,大败黄巾贼众。
太史慈在乐安,凭借其射术,数次射杀黄巾贼首于阵前,首领一死,贼众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天志》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