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九章(五)父亲的嘱托(1/1)
暑假很快就过去了,一段崭新的生活开始了。韩钟生告别父亲,背起行李,和刘希朋、高连起一起步行二十余里去巨鹿中学报到。
他们三个人非常凑巧地被分到了一个班。当时全校的班次是大排行,不分年级,韩钟生所在的是十一班。班主任是教历史的刘振威老师,他是一位老党员。
学校没饭厅,吃饭时八个同学一组,每组发一小铁皮桶和一瓦罐,铁皮桶用来盛菜,瓦罐是盛汤用的。大家在教室外的空地上围成一圈蹲着吃。赶上刮风下雨的时候,大家就在教室里挤着吃饭。
开学后没两天,韩钟生就接到了二叔寄来的20元钱。当时住校的生活费是每月7元。经过学校审核,韩钟生符合最高等级的困难学生助学金标准,正好也是每月7元。这样韩钟生就不需要再交生活费了,所以二叔给的20元钱节省着用,日常开销也就够了。
几天后大姑家的大表哥也来信鼓励他好好学习,并随信寄来了10元钱。大表哥在信中还告诉韩钟生天津的久铃表姐已经回到了乡下,现在住在离巨鹿县不远的一间房村,如果有什么急事可以找她帮忙。
韩钟生在天津时曾经见过久铃姐和姐夫。久铃姐能说会道,透着机灵劲。姐夫是个商人,显得有些油滑。韩钟生对他们的印象并不好,不过毕竟是亲戚,所以还是在一天放学后到一间房村去看望了他们。
那天久铃姐看到韩钟生显得有些诧异,言谈之间躲躲闪闪,这让韩钟生觉得很不自在。当时姐夫没有在家,久玲姐托邻居去找他,结果整个晚上姐夫都没有回来。韩钟生猜测他是在有意躲避自己。韩钟生在久玲姐家住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返回了学校。
后来韩钟生才知道,二哥就是因为帮这个姐夫弄粮食的事,最后选择了自杀。他们也是因为这件事才从天津躲到了农村。他终于明白了那天他们为什么要躲着自己。他从心眼里憎恨他们,从此再也没有和他们有过任何联系。
上初中的机会是韩钟生付出很多努力才取得的,他非常珍惜,所以学习特别用功,每次考试各科成绩基本上都是五分,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父亲和二叔都很满意。
除了学习以外,韩钟生还担任了班里的篮球队长。他们给球队取名叫“云峰”,主力队员有李铁寨、李树山、刘希朋、付勤考等人。初中第一个学期,“云峰”队就在全校篮球比赛中拿了冠军。这让全班同学都欢欣鼓舞,班主任刘老师更是为此专门召开班会给他们庆功。作为队长和绝对主力的韩钟生俨然成为了班级的“英雄”,这极大地增强了他的自信心,给他的中学生活开了一个好头。
自从二儿子去世后,韩玉川的咳嗽气喘病就越发严重了,换了好几个大夫都没啥效果,身体也越来越差,基本干不了重活了。所以他在合作社里挣不下多少工分,退社自己种地更是不可能,家里的生活一天比一天艰难。虽然他从来没有跟儿子诉过苦,但是韩钟生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韩钟生把二叔和表哥给自己的钱拿给父亲,韩玉川坚决不要,对儿子说:“今后不管是二叔、三叔,还是别人接济你的,钱也好,东西也好,你都自己留着,不用跟我说。但你自己心里一定要有数,以后有能力了一定要报恩!”
韩钟生差不多隔周都回家一次,一般是周六晚上到家,住一晚,周日下午再回学校。
有一段时间每次回家时父亲都要和他说起自己想了很久的风力提水机。
平乐村的耕地都是旱田,而且离水源很远,每年给庄稼浇水是一件让村里人最头疼的事。所以多年来村民们都有一个愿望就是要把旱田改造成水田,而当时唯一的办法就是打井取水。但是即便打了井,单靠人力提水效率太低,根本解决不了问题。靠电力提水对那时的平乐村来说是可望不可及的。于是韩玉川就设想用风力代替人力。
他给韩钟生展示过他画的图纸,充满希望地跟儿子说:“等你以后上大学就学造机器,到那个时候我的愿望就能实现了。”可惜的是,韩钟生最终没能实现父亲的这个愿望。
一个周日韩钟生正在院子里喂鸡,三婶刘雪婷过来叫钟生去帮她干点活,韩钟生没有多想就跟着去了。三婶把他拉进堂屋,神神秘秘地说:“四儿呀,前些天秀英到我这来过,她不好意思找你爹就找到我这了。”
韩钟生一听是马秀英的事,就知道不妙,因为他们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见面了。
“她找您有什么事吗?”
“秀英说,你这一上学不知道要上几年,她娘说闺女大了不能等,给她在外村找了个婆家。她拗不过,没有办法只好应了。”
韩钟生虽然有点心理准备,但听到这消息后心里还是很不舒服。他瞪着眼问三婶:“哪个村的?谁家?”
三婶赶紧安慰他:“她没说,我也没问。已经这样了,知道了又能怎么样。你呀,好好上学,上了大学找个媳妇还不容易,保准比她强。”
从三婶那刚回来的时候,韩钟生心里总觉得堵着什么东西,随着时间长了也就渐渐淡忘了。
不想错过《走出长夜》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