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7章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1/2)
韩爌听罢,眉头微蹙,陷入了一阵深思。片刻之后,他抬头望向朱由检询问道:
“陛下,为何此事需如此大费周章,专门设立一个部门来推进?还请陛下明示,以解臣心中之惑。”
朱由检闻言,缓缓步下御台,双手背于身后看着韩爌道:
“韩爱卿,你可知我大明百姓所种之物为何?”
韩爌恭敬答道:
“南方多为稻,北方则以麦为主。”
朱由检点了点头,继续问道:
“若仅论稻谷,首辅可知我大明亩产几何?”
韩爌略作思考,躬身回答:
“回陛下,据历年户部统计,南方每亩约产三石,北方则较少,约为两石。”
朱由检听罢,点了点头:
“民间有句谚语,‘湖广富,天下足’,可我大明连续多年旱涝交替,未曾有一年风调雨顺。百姓在往昔好年景时,尚能勉强温饱,如今多年灾害,别说饱食,能有一口吃的已是奢望。”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朝臣,继续道:
“古人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些百姓,正是那承载大明的水。而今,我大明这艘巨舰已千疮百孔,随时有倾覆之险。我太祖高皇帝带领百万农民,驱逐鞑虏,恢复汉人正统,正是在万千子民的拥戴下,才建立了这大明基业。如若有朝一日百姓吃不饱,甚至到了活不下的地步,朕绝不怀疑,这些曾经捧起大明的亿万双手,也可能会将大明推入深渊。”
朱由检话语甫落,满朝哗然。
若这话出自臣子之口,或许还能被视为忠言直谏,然而,出自帝王之口,却是前所未有的冲击。
身为九五之尊,理应最忌讳此类言辞,又有哪位君王不渴望江山永固,千秋万代?
韩爌眉头紧锁,躬身劝谏:
“陛下,此言还需慎之又慎!”
朱由检只是轻轻摆了摆手:
“无妨,今日之言,乃肺腑之言。”
话音落下的这一刻,朝堂之上,静默如死。
朱由检仿佛走累了,轻轻掀开衣袍,径自坐在了御台的台阶上,仰望着静默的朝臣,开玩笑道:
“朕往日总在高台上俯瞰你们,今日如此平视,倒觉得诸卿个个挺拔高大。”
略微感慨,随即目光转向韩爌,语气沉重问道:
“韩爱卿,算算看,我们与建奴交战已有多少个春秋了?”
韩爌微微一愣,随即答道:
“距今已有九年之久。”
朱由检缓缓站起身,目光越过众臣,投向皇极殿外。
晨光初照,却带着秋日特有的萧瑟与凄凉。
他望着空旷的皇极殿广场,心中不由得涌起一股复杂思绪:
“是啊,九年了,自万历皇爷四十四年起,至今已有九年了!”
这一段历史,古人或许无法预见其全貌,但朱由检却是十分清楚!
明清战争,一场持续半个世纪的烽烟,始于1618年后金与明朝在抚顺的首度交锋,直至1683年明郑政权的覆灭,历时整整六十五载。
期间,大小战斗如繁星般点缀于历史的长河!
从最初的数十、数百人的局部冲突,逐渐升级为涉及千万人口的全面战争,最终演变成数十万大军的生死对决。
既有平原旷野上的骑兵冲锋,也有坚城重围下的攻防博弈。
从战略谋划到实战指挥,从单兵战术到集团作战,规模之宏大,策略之繁复,战局之多变,皆为古代战争史上的罕见场面。
这六十五年的战争,见证了两个民族的兴衰更替,亦留下了无数英雄豪杰的传奇故事!
但,最终却是大明王朝覆灭!
朱由检轻轻摇首,将思绪拉回现实,扫过满殿文武百官,沉声发问:
“诸位爱卿,可有谁能告知朕,这战,还需打多久?五年?抑或是十年?甚或延续至百年?”
略作停顿,续言道:
“短短九载,那东北蛮夷,竟从一众蛮荒之族,迅速崛起,如今竟与我堂堂大明帝国平起平坐,甚至令我军心生畏惧,不敢越雷池一步,只得以坚壁清野之策,固守城池。朕闻前线将士传言,有云‘清军不满万,满万不可敌’,此话何解?难道我大明数百万雄师,竟不及彼区区数万之众?”
朱由检话音方落,黄道周从班列中步出,躬身行礼:
“陛下,切勿助长敌人气焰。我大明将士浴血奋战,抵御外侮,陛下之言,恐伤将士之心。”
朱由检听罢,微微一愣,旋即笑道:
“黄爱卿,你言之有理,然则,你能否告知朕,这与建奴的战事,何时方能终结?”
黄道周一时语塞,未能立即作答。
朱由检轻挥衣袖,语气沉重道:
“朕来告诉你,倘若我们仍旧这般消极应对,终有一日,正如朕先前所言,大明帝国将面临覆灭之危。而你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大明:我以崇祯之名再造山河》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