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2024.7.06-蒙山茶缘(1/2)
有人世间,富贵与贫贱并存,如同日月更替,自然之理。然而,你可曾听闻有人因命运多舛,竟至于告自己命途穷困之状?在蒙山深处,隐匿着这样一个村落,村中住着一位名叫小笛的汉子,他性情淳厚,手脚勤快,与年迈的老母亲相依为命,共同编织着生活的希望。尽管娘俩勤勉不辍,节衣缩食,日子却依旧清贫如洗,仿佛命运之神从未眷顾过这片土地和这对母子。更令人唏嘘的是,追溯小笛家族的历史,竟有八代皆未能摆脱贫困的枷锁,久而久之,乡亲们便戏称他为“穷八辈”。
面对这似乎命中注定的贫穷,老母亲满心困惑与不甘,终有一日,她含泪对小笛说:“儿啊,明儿你把柴火卖了,哪怕少买些粮食,也要请个算命先生来家里看看,咱们这辈子还有没有出头之日?”小笛是个孝顺儿子,见不得母亲伤心,便一口应承下来。次日,他忍痛卖了柴火,带着钱踏上了寻找算命先生的路途,这一举动,在旁人眼中,更像是一个穷人对命运无奈的抗争与自嘲。
算命先生一番掐指细算后,面露难色,缓缓道出:“小伙子,你的命格确实不济,非但如乡亲所言‘穷八辈’,怕是往前追溯,你家要穷上八八六十四辈之久。”此言一出,小笛心中五味杂陈,但他并未绝望,而是将先生的话原封不动地带回了家中。老母亲听后,泪如雨下,她喃喃自语:“咱们一生行善积德,为何命运如此不公?”小笛见状,心如刀绞,他暗下决心,要为这世代的贫穷寻一个说法,哪怕要告的,是自己的命运。
于是,小笛踏上了寻找清官的征途,逢人便打听何处有公正无私的官员能为民做主。终于,一位热心的老大爷告诉他,开封府的包拯包大人,铁面无私,断案如神,定能为他做主。小笛感激涕零,不顾路途遥远,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前往开封的路。历经一个月的艰难跋涉,他终于站在了包青天的衙门之外,满心希望地想要递上自己的状纸。然而,守门衙役却告知他包大人刚刚退堂休息,建议他明日再来。小笛心急如焚,他深知家中老母正焦急等待,便苦苦哀求衙役通融。衙役见他言辞恳切,面带怜悯之色,询问其冤情与所求,并表示可以代为转达。
穷八辈,即小笛,面对衙役,一脸茫然又带着几分愤怒地回答道:“俺并不知冤从何起,只因要状告的,竟是俺自己这穷困潦倒的命运。”衙役闻言,觉得此事荒谬至极,不禁怒斥道:“我当差数十年,走南闯北,还从未见过有人状告自己命运的!”言罢,他举起手中的水火棍,作势要将小笛赶走。这一幕,在衙门口迅速引起了争执,两人的声音此起彼伏,引得周围人纷纷侧目。
恰逢此时,包公正在书房内批阅公文,被这突如其来的喧闹声打断。他眉头微蹙,随即吩咐下人前去查看情况。下人匆匆赶到门外,听完小笛的诉说后,也是一脸难以置信,正欲将其劝离,不料三人间的争执愈发激烈。包公闻讯,心中升起一股好奇与责任感,他迅速放下手中的笔,亲自走出书房,想要一探究竟。
见到包公亲临,小笛仿佛见到了救星,他连忙双膝跪地,泪流满面地诉说着自己的冤屈。包公见状,温言安抚,并示意他跟随自己进入书房,详细禀明情况,承诺定会为他做主。小笛感激涕零,紧跟包公步伐,踏入了书房之中。
书房内,包公正襟危坐,面色凝重地询问小笛的姓名、籍贯及冤情始末。小笛一一作答,道出自己小名小笛,家住山东沂州府旧宅村,家中尚有老母相依为命。他详细讲述了家族世代贫困的遭遇,以及算命先生所言的“穷八八六十四辈子”的预言,言辞间满是对命运不公的愤懑与不解。他声泪俱下地问道:“俺家世代清白,从未做过伤天害理之事,为何要让俺家代代受穷?您说,俺这冤屈大不大?”
包公听罢,沉默片刻,随后点头表示理解,并安排下人将小笛带至客房用饭歇息,自己则留在书房,连夜查阅典籍,思索解决之道。夜深人静之时,包公取出了他的宝贝——游仙枕,这是一件能够助人入梦游历仙境乃至阴间的神奇之物。他轻轻躺下,将头置于游仙枕上,瞬间便觉耳旁阴风阵阵,仿佛穿越时空,来到了阴曹地府,直接面见了阎罗王。
阎罗王见包公突然到访,且面带怒色,心中一惊,连忙起身相迎,恭敬地问道:“包大人深夜驾临,不知所为何事?还望明示。”包公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将小笛的遭遇简要叙述了一遍,并透露出自己对此事的疑惑与不满,似乎在寻求一个合理的解释,乃至解决之道。
包公沉声质询:“山东沂州府旧寨村的穷八辈,缘何世世代代饱受贫困之苦?”阎罗王翻阅生死簿后,缓缓道出:“皆因其祖上曾行恶多端,故罚其家族八八六十四代受穷以作惩戒。”包公闻言,怒火中烧,愤慨道:“行善积德当受福泽,作恶受罚亦是天经地义,但若无辜受累,未行恶却遭罚,此等律法何以彰显公道?”阎罗王一时语塞,只得询问包公有何高见。
包公正色道:“依我之见,穷八辈此人勤劳忠厚,尤重孝道,应撤销其穷困之名,赐以福泽,以此激励世人向善。”阎罗王连连点头称是,并主动提出愿以半年俸禄相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赚够三百收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