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十章(1/4)
崇祯八年,饱受天灾人祸的农民接连起义,闯王李自成攻破凤阳,烧皇陵,张献忠扰甘肃、四川、湖南,整个大中原面目全非。而在许多大官齐集盛京,金人宣示立国已成气候之时,郑一宫接到受封福州都督之职。
由於郑一官终於靖除闽海巨寇刘香余党,整个福建、广东沿海便平静许多,因此得到一个官位实在不足为奇,可是,为了这个职位,郑一宫却又喜又愁。喜的是这个官位对郑家来说可谓光宗耀祖,愁的则是摆明要他领兵上陆地打金兵。
为此他着实烦恼了好一阵子,还是没能下定决心,便想趁着一月一次各方舵主向他呈报辖下大事时,与他们奸生商量一番。不过,在一见到唐月笙后,顿然发觉,其实自己想问的,只有他。
晚膳慢慢送了上来,大夥儿一边欢腾腾的对他恭喜敬酒,一边将一个月来辖下重要决议情事向他报告,郑一官默不吭声的听着这些事,好不容易轮到火舵,唐月笙却直接送上一叠纸卷,半声不吭,微笑而坐。
郑一官细细看着这厚厚的资料,脸上的笑意越加明显,最后再也忍不住,朗声道:「悬挂咱们令旗的船主越来越多了,竟然连那些个番人也缴了水费《保护费》!」
这一说更令在场所有人都开怀大笑,抢着送上祝福。
「贺喜总舵主!」
「恭喜总舵主!」
「真是双喜临门呀!」
「兄弟不用客气,没有你们也没有我啊!」郑一官开心道:「来来来,晚膳都上齐了,咱们边吃边聊!」
眼见大夥儿开怀的欢闹起来,郑一官的心却莫名浮躁,尤其远远见到唐月笙只是面无表情,垂头吃着东西,就更难平静。当年,唐月笙力排众议,支持他受朝廷招抚,才有今天这闽海王封号的可能现在,这个福州都督到底该不该承接,实在想听听他的意见;只是,自从当初消灭刘香旧部,抓了莫汉卿后,他在议事会上就不曾再给予任何建议。明明在那男人面前说好要助自己一统闽南,令烈焰旌旗飘扬海域,怎么现在倒不说一句话?难不成他认为管好了那些收支进出,就算是信守承诺?
转念想到,他愿回来重掌火舵,又将整个商务做得有声有色,已是万幸,怎么能再要求他付出更多呢?
思及此,郑一官不禁又长长叹了口气,或许,自己对他过於依赖也贪求了。
「大哥……今天一路坐船有点累,我想先回去了。」突地,唐月笙的声音在身边响起。原来不知何时,他已走到身边,委婉的轻声示意。
郑一官连忙站起,顺势将他拉到一边,温声问着:「月笙,你今天就别回船上了,留下来,我有事要同你商量……」
便见唐月笙果然满脸疲累,若有所思的笑了笑:「大哥是不是想问该不该接受福州都督一职?」
郑一官眨眨眼,对於他的灵巧心智讚许极了,直道:「正是!我郑家从没一个做大官儿的,这个名号真是…」
「关於这点……我觉得不妥……」
「呃……这、这从何说起?」郑一官虽然心里也有些质疑,但是能接受官位、光耀门楣,是他一生所望,若非有个好说法,实在不甘放弃。
怎料唐月笙只是淡然的耸耸肩:「我也说不上来……刚刚才听到这消息,一时半刻也没能细思……或许你问问二娘,她能给你好意见……」
二娘指的是郑一官的继母黄氏。她一直是郑氏船队的大帐房,所有的帐本、交易买卖结果,最终都要交由她来统筹,而或许因唐月笙经手的事更需上报於她,因此格外熟稔,深知她能给予更明快的意见。
只是,表面看来,他似乎是给了一个好方向,但听在郑一官心头却分外疏离——总觉得他的心已不在,不在此处,不在火舵,更不在船队!
「月……」郑一官皱起眉,想再同他说话,却见他兀自点点头,客气的笑了笑,「大哥,我先走了。」说罢,毫不犹豫的转身离去。
不知怎么,看着那瘦削的背影,渐行渐远,郑一官有种往后将不会再见似的预感,一颗心竟慌落落,痛楚不堪。
火舵因为握着郑氏船队经济命脉,加上郑一官总是若有意谓的表达对唐月笙的欣赏与重视,以致他的声望直升不坠,备受尊重,大夥儿见了也不免要恭恭敬敬的行礼。
好不容易走回座船,原本漾着笑意的俊秀容颜立刻收敛;尤其回到自己舱房,见到桌上再度堆着数碗汤水,一股深愁重郁更在胸口盘绕。
「你、你们没跟他说……里头有放解药吗?」唐月笙朝着身畔两个年轻汉子,不耐烦道。
「说了!」其中一个汉子点点头,一脸无辜,「可是……那傢伙就是不听……」
唐月笙忍着越加炽盛的怒火,道:「不是要你们想办法灌进他嘴里吗?」
「呃……」两人面面相觑,实在不知如何回答。
话说自一年多前,他们这火舵舵主带回那个男人后,两人自此陷入恶梦当中。
因为,这男人从踏入座船后,几乎不曾说过话,整日绷着一张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烈焰旌旗(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