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四十九章 再赴前线(1/2)
“单筒望远镜?”李定远随手拿起一支,笑道:“旅座,您这也太过时了吧,现在都兴用双筒的,谁还会用单筒的呀。”
“呵呵,没见识吧!”陆亢正在研究怎么安装使用,头也不抬地说:“记住了啊,这东西叫瞄准镜,以后别闹笑话。”
“瞄准镜?”李定远脑瓜子还算灵活,立马想到是用来远距离射击的,忙找来一杆步枪比划了一下,惊喜地说:“这个法子好啊,目标一下子就拉近了好几倍,我以前咋就没想到呢!”
陆亢叮嘱说:“小心点啊,别毛手毛脚的,给我弄坏了。这玩意儿可不好买。”
当时国军对狙击战术不重视,除了**军少量装备过几批狙击步枪以外,其余各地军阀几乎都没有购买过。既然没有市场,各大洋行自然也就不会进货。
多亏之前买的物资多,跟洋行搞好了关系,费尽周折才弄到小批量的货源。这些瞄准镜基本都是旅华洋人私人预定的,因为欧美有射击、打猎、收藏枪支的传统。当然数量上不可能太多,价格也是死贵。
目前这一批都是德国货。不得不说,德国人做事确实很严谨。每一具瞄准镜都有非常详尽的安装步骤和使用说明。当然了,这玩意儿加上配套的步枪,卖得比机枪还贵,服务要是不周到一点也说不过去。毕竟在当时能买得起这种枪的,都不是一般人。
这时,狙击排的战士们都过来集合了。
陆亢命令道:“李定远、钱冠鸿、周应泉,你们各领一支新型步枪,我来教你们使用。”
“是!”
这批毛瑟24式重枪管猎枪都是二手货,但质量很好,保养维护得也不错。瞄准镜是卡尔蔡司的产品,性能也没得挑。唯一比较扯淡的是,镜头上的十字分划板(就是瞄准镜上的刻度,电影中经常会给出瞄准镜头的特写)是为了打鹿准备的。打鹿非常方便,但是鹿比人要大得多,打人就不那么方便了。
而且这个分划板是一块极薄的玻璃片,安装在目镜的焦平面上。以中国当时的工业水平,根本造不出来,所以也无从修改,只能将就着用了。
陆亢把使用瞄准镜的方法仔细地给大伙儿讲了一遍,然后让三人去靶场试枪。让众人大跌眼镜的是,三人的射击水平不仅没能提升,反而大大退步了。钱冠鸿一枪甚至差点儿把报靶员给毙了。因为他的枪法很好,报靶员非常放心,就没按规定躲避,结果子弹贴着脑门儿飞过去了,差点吓出尿来。
“旅座!”
三人都羞愧难当。
“怎么回事?”
李定远惭愧地说:“有了这个瞄准镜,看的是更清楚了,但手上不知道咋回事,反倒没感觉了。”
陆亢也没过多批评,用惯了机械瞄准,突然换成光学瞄准,一开始确实会不习惯,多打几枪,适应就好了。于是让他们继续练习,自己则在一旁耐心地指点纠正。三人掌握技巧之后,果然越打越准了。
“你们几个,把靶子挪到四百米以外!”
“旅座,是四百米以外?”
“是的,四百米以外,你们随便选个距离,把靶子放好。”
“是!”
一般练习射击,距离都是固定的,比如说一百米、两百米、四百米,但在实战中,目标不可能刚好出现在这几个点上。所以陆亢特意加大了难度,弄个四百多米,看李定远他们能否适应。
“砰!”
李定远身为排长,率先开火。
报靶员大声道:“九环!”
“哇!”
靶场上传来了阵阵惊呼声,这可是四百多米的九环。不过陆亢并不是很满意,因为圆环靶的九环直径有二十厘米,而人的头部只有中间六厘米才是绝对致命的。芬兰的白色死神西蒙·海耶,在近距离上被一颗达姆弹从下颚打穿左脑,头盖骨都被掀掉了一大块,这么重的伤都没死。所以说九环的成绩看似不错,但距离一击必杀还差得远呢!
李定远自己也不太满意,又接连打了四枪。成绩越来越好,最后两枪终于达到了十环。十环的直径是十厘米,精度就大大提高了。虽然也不是绝对保险,但就目前这个装备和训练环境,能达到这个水平就很不错了。
相比之下,钱冠鸿和周应泉就差远了,各自打了五枪,基本都是六到七环。打圆环靶六、七环,换成头靶、伏靶就相当于脱靶。
四百米和两百米相比,弹道曲线更加弯曲,外界的干扰也要大得多,比如刚刚靶场上就刮起了风。
另外空气湿度也足以对射击精度造成影响。七、八月份,南苑的太阳是非常厉害的。白天永定河的河水被晒得温度很高,下午太阳落山后,东面的海风一吹,温度骤降,河边空气中的水蒸汽凝结,湿度会变得相当大,有时候甚至会起雾。在这种环境下,空气的阻力也会变大,从而对射击造成干扰。
钱、周二人天赋不错,但对于这些复杂的气象情况,却不知道该怎样调整弹道,所以成绩很不理想。陆亢又细心指点了一番,两人总算有点开窍了。不过想要完全掌握这些技巧,还需要大量的训练。现在时间已经来不及了,只能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1937之未来战士》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