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五十七章 袖珍火炮(1/3)
“没有!”
陆亢想找具掷弹筒来研究一下,但大伙儿大眼瞪小眼,都无奈地摇了摇头。倴城之战虽然打死打伤不少鬼子,但缴获确实不多。狙击手们又主要是在三百米开外射击,就算鬼子落下什么好东西,也来不及去捡。
“算了,回唐山再说吧!”
当初在南苑大营的时候,特务旅是缴获过掷弹筒的,之前陆亢带着赵长海那个连也缴获过。陆亢还打算给战斗营的每个连,都编一个火力排,装备两具掷弹筒,两挺轻机枪,但时间太紧迫,没能完成。
“旅座!”
正说着呢,狙二连连长苏家顺检查岗哨回来了,一听说陆亢在找掷弹筒,立马从行李中翻出一具来,咧嘴笑道:“呵呵,巧了,我这儿有一个!”
大伙儿忙围过来一看,正是一具八九式掷弹筒。
李定远冲苏家顺胸口锤了一拳,笑骂道:“好啊,你这个老苏,闷声发大财啊!”
苏家顺得意地大笑。
又过了一会儿,骑兵营长陈金垚回来后,也找出来一具掷弹筒,不过和苏家顺那具不一样。原来,日军装备过两种掷弹筒。
最开始装备的是大正十年式掷弹筒,全重2。6公斤,最大射程为175米。日军认为其射程太短,又重新研制了八九式掷弹筒,就是日军现在普通装备的这种,全重4。7公斤,最大射程700米。
陈金垚营长以前是东北军的,东北军以前装备过不少大正十年式掷弹筒,所以他随身带着一具。骑兵管这个玩意儿叫手炮,它的后坐力比八九式掷弹筒要小,紧急情况下可以在马背上发射。
“旅座,您想给我们装备掷弹筒啊?”李定远劝阻道:“这玩意儿不好弄,而且也很难上手。”
“是吧?”陆亢不置可否,笑道:“等着,明天给你们露一小手。”
次日,也就是七月三十一早上,唐山东郊,沙河河畔。日军几支搜索分队正小心翼翼地从东岸摸了过来。
“砰,砰,砰!”
数声枪响,几个倒霉蛋应声倒地,吓得其余鬼子也纷纷趴下寻找掩体。这是狙击手们在“上早课”。东岸日军气极败坏,用掷弹筒迅速展开反击。
“噗通!”
只听噗通几声,西岸也接连飞出数枚榴弹,而且打得神准,正好落在日军的一个掷弹筒阵地上。
这伙儿鬼子正忙着轰击对岸狙击手呢,自以为躲在低洼处步枪打不着,没想到自己也成了掷弹筒轰击的目标,被炸得鬼哭狼嚎。一个掷弹分队十二个人,非死即伤。
陆亢得意地挥了挥手,命令道:“撤!”
再不撤的话,日军的九二式步兵炮就要发威了。战士们猫着腰,顺着交通壕迅速转移到了下一处阵地。大伙儿一边跑,一边还兴奋地聊着。
“准吧!”
“太准了,旅座,您简直神了!”
“你们要是掌握了技巧,也可以打得像我这样准。”
陆亢以前看过一些资料,说掷弹筒很难用,只有老兵才能打得准。在南苑的时候,虽然也看到过日军的掷弹筒,但那段时间实在是太忙了,没有研究过这个东西,只是听官兵们说这个东西很难上手,就没多想。
但是昨天晚上,陆亢拿着一具缴获的日军八九式掷弹筒仔细研究了一番,发现这东西一点都不难,甚至比迫击炮的操作简单多了。
迫击炮首先要学会瞄准,要会调仰角,要会计算加装的药包,厉害点儿的还要学会间接瞄准,这些掷弹筒通通没有。
它的操作只有五步,第一,用筒身上的白线对准目标;第二,将掷弹筒固定为45度;第三,根据目标的距离扭动整度器(是一个旋钮,在发射筒的下方),筒身下方的柄杆上有标尺,从四十米到七百米,目标距离是多远就调整到哪儿;第四,去除榴弹的保险装置,装弹;第五,扯动引铁发射(就是一根皮绳,连接着筒身底部的击发装置)。
这五步有难度吗?一点难度都没有。需要人工调整的只有三个地方,白线对准,45度固定,将整度器旋转到相应的度数。只要认识数字的人,学个几分钟就会了。而且前面四步交换一下顺序也没什么问题。
那为什么当时大家都觉得很难上手呢?其实并不是操作的问题,而是瞄准的问题,或者说是对目标定位的问题。
迫击炮有专门的瞄具用于直接瞄准,还可以通过瞄准标杆,炮队镜,以及专门的观测人员进行间接瞄准。身管火炮就更不用说了,有一整套的观测体系。
而掷弹筒呢?除了筒子上那道白线,别的啥也没有。你看见前方有目标,但是目标离你究竟有多远?没有任何工具可以借用,只能靠目测。
徒手测距的方法虽然简单,但想测准却是很难的,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训练。所以二战期间,日军新兵拿着掷弹筒只能对两百米以内的目标进行有效攻击,再远的话,新兵无法判断距离,只能靠蒙了。就算是老兵,首发命中率一般也不是很高,但是第二发据说能达到百分之九十五。
测距对于别人来说很难,但对陆亢来说,简直不要太简单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1937之未来战士》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