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三十八章 陈英的小算盘(1/2)
“哥,哥!快起床了!”大清早的,陈英就拍响了陈凡的卧室门,“说好的今天带我逛街的!”
“啊!!!”陈凡有轻微的起床气,这么早打扰他让他实在太不爽了,可是谁让外面的是自己的亲妹妹呢!
“你要疯啊!这么早哪有店开门?”
“呀,我不管,赶紧的!”
无可奈何,陈凡只能用极大的毅力迫使自己从床上爬起来。
洗漱完毕,到隔壁和刘武陈秀宁打了个招呼,便带着陈英出门了。没办法,先把自家的小公主伺候好。首先第一站,就是沪宁大名鼎鼎的“四大金刚”。
当然,这“四大金刚”并不是人,也不是景点,而是著名的四种早点:大饼、油条、豆浆、粢饭。
首先是大饼,正宗的大饼是从炉子里烘出来的,分为咸甜两种。甜大饼制作简单,一点白砂糖和面粉就是馅心,再撒上几粒芝麻,香甜可口;而咸味的大饼做起来颇为费力,刷多少菜油,抹多少盐花等都非常考验师傅的手艺。
其次便是油条,油条是大饼的最佳拍档,可单吃,也可斩成段佐泡饭、豆浆吃。早在宋朝年间,老百姓因痛恨陷害忠臣岳飞的奸人秦桧,想让他入油锅炸而食之,便用面粉捏成一男一女两个小人,并将它们背靠背粘在一起,丢进油锅。却不料,油条那么好吃,一传就是千年。
接着便是豆浆,对于豆浆咸甜这件事上,沪宁人似乎更偏爱于咸浆,而且爱喝烫嘴的咸浆。如加上虾皮、紫菜、榨菜等辅料,再淋上几滴辣油,赏心悦目外,大热天喝得满头大汗,过瘾!
同样,粢饭也有甜咸之分,甜的里面放豆沙、黑洋沙;咸的则往往放榨菜、肉松等。不管哪种,最后都要包上根油条,然后团起来压紧,边捏边吃,既实惠又可口。
一顿早餐吃罢,陈英是撑了个腹滚肚圆:“嗝,好吃,比咱们家旁边的那些早点强多了。”
陈凡也不搭话,自顾自吧唧吧唧嘴。说实在的,自从来到沪宁,每天早餐都是在家由张妈做的,还从来没出来吃过呢,味道确实超赞。
“哥,咱们去你们巡捕房呗,昨天还没好好看看呢。”陈英继续打着饱嗝有点发愁,早上吃这么多,中午吃不下了该怎么办。
“唔,巡捕房咱们就先不去了,那边都在工作,不好打扰。”陈凡挠挠头,昨晚听刘武说,吴光远的几个姨太太还在闹,场面还挺大的,一哭二闹三上吊的花圈都摆到巡捕房了,听说连王鹏母亲都叫来了,六十多岁的老太太哭得呀,自己还是不要去撞这个枪口了。
杀人他在行,但是处理几个撒泼的老娘们,他还真没什么办法。而且现在连医院都不敢去了,就怕碰到老太太尴尬,人家儿子受伤住院,自己还骗人家说是出任务了。
“哦?”陈英听到陈凡拒绝,眼珠转了转,“那要不去看看公董局大楼吧,我早都想见识见识那个‘大自鸣钟’了。”
“呃,行吧。”陈凡明白陈英说的是旧的公董局大楼,早在前年,公董局就搬到霞飞路了。
虽然后世自鸣钟很常见,一般的车站都有。不过对于这个时空来说,公董局的“大自鸣钟”还是个稀罕物,好多第一次来租界的人都慕名前去。
本来想叫黄包车的,可是被陈英以散步消食的借口拒绝了,所以两人只好漫步街头,晃晃悠悠地朝公董局走去。
一路上陈英都在叽叽喳喳的诉说她的学习生涯,还有家里的一些琐事,陈凡虽然表现得很不耐烦,但是听着陈英说父母在自己离家出走后的各种反应,还是鼻子一酸,躲过陈英的视野后悄悄擦了擦眼睛。
伴随着报童的叫卖,有轨电车的电铃,两人不一会就到了旧的公董局门口。这是一幢砖石结构的两层西洋建筑,坐**南,以中间的大门为中轴线,两侧对称。
有马蹄状的扶梯通往大门,中轴线的楼顶设计为穹顶,在二层顶上和穹顶之间设计为三角形的门楣,就在这个三角形门楣的中间安装着一只自鸣钟。
“这就是自鸣钟啊,也不怎么样嘛。”陈英看着眼前的前公董局大楼说道,眼神却在四处扫视着什么。
“这就是自鸣钟大楼,光建筑费用可是花了足足三万九千两白银!而外面的装饰,里面的陈设,可都是高卢人花大价钱从自己的国家带过来的。因为年久失修,现在已经没什么人了,都搬到新的公董局大楼了。”
陈凡看着眼前的建筑,不知道该说什么,这就是租界啊,国中之国!但愿华国能够尽快的强大起来,每次想想这种问题,都感觉特别憋屈,五千年的文明史,何至于此!
陈凡不顾旁边惊讶地张大嘴巴的陈英,继续介绍:“看到正门的那个雕像了吗,那是“卜罗德铜像”,高卢人的一个海军少将,曾经的高卢国远征军司令,侵略我们的国家,被太平天国击毙。高卢人却把他当英雄,并为他铸像纪念。”
陈英仿佛也感受到了陈凡心中的悲愤,抱着他的胳膊轻声说道:“哥,要不咱不干了,咱回家吧。”
陈凡听得此话,不禁摇摇头,揉了揉陈英的头:“傻丫头,你不懂。”
当下时局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谍茧》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