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012 确凿消息(1/2)
曾孝蕴的队伍里,并没有厢军。
厢军,即驻州之镇兵,也就是各州府的常备兵,主要是由饥荒时招募的灾民,以及被流放的罪犯组成,一般没有训练与作战任务,就相当于是朝廷出钱养着他们,减少社会上的不稳定因素。
但他们也不是吃白食的,天底下没有那么好的事情。
厢军平日里需要承担繁重的劳役,长期遭受地方官吏们的剥削,而朝廷给的待遇则是每况愈下,日子过得着实凄惨。
至于乡兵,则选自户籍,或士民应募,在所团结训练,以为防守之兵。
由此可知,乡兵的战斗力要高于厢军。
至少朝廷给乡兵安排训练,将他们定义为防守之兵,而厢军,则完全就是被当做苦力看待。
曾孝蕴奉命平定宋江的叛乱,麾下将士便是驻扎在歙州的江南禁军。
北宋禁军,除了西北禁军、河北禁军、中央禁军三大主力以外,在各地都有安排禁军驻扎,只不过规模较小。
歙州(今安徽黄山)位于水路交通要冲,就有一支禁军屯驻于此,归属于江南禁军。
当然了,河北禁军、中央禁军都被养废了,江南禁军也不例外,只剩西北禁军因为与青塘诸羌、西夏的百年战火锤炼,还维持着出众的战斗力。
但江南禁军就是再废,也要好过一伙贼寇。
正因如此,朝廷才会派遣歙州知州曾孝蕴率兵北上,平定宋江一伙贼寇。
歙州位于长江以南,而沂州地处淮河以北。
曾孝蕴由江南至淮北,才来到了临沂县,期间行经一千三百六十余里,早已是人困马乏,不得不在临沂休整。
宋江等人离开青、齐之地,率众南下,其实是想要趁着官兵疲惫的时候,找机会击溃曾孝蕴。
怎奈曾孝蕴看穿了他的打算,止步于临沂县,不肯继续北上,才让宋江的计划落空。
如今曾孝蕴又多了一个理由,便是要等辛永宗前来汇合。
此时,辛永宗是童府女婿的这层身份早就在东京城里流传开来,曾孝蕴同样有所耳闻。
童贯这样的强权人物,其一举一动都是朝中大臣们关注的焦点。
对于辛永宗,曾孝蕴是打定主意要对其敬而远之。
大家一起平叛,分功劳,可以,毕竟童贯如今势大,曾孝蕴也不想得罪他。
但是要结交辛永宗,则大可不必。
他可不是官职低微,又正值壮年的张守议。
曾孝蕴此时已经六十四岁,也算半截身子都要入土的人了。
他并不想在这个时候因为与辛永宗走得太近,而被归为奸党,惹得一身骚。
梁镇恶是驻守歙州的禁军将领,追随曾孝蕴北上讨贼,他见辛永宗迟迟不来,不禁疑惑道:
“按照行程推算,胜捷军也应该到了。”
曾孝蕴却没有放在心上,他这么大的岁数,这辈子见多了所谓的将门子弟,知道他们是个什么习性。
“兴许是沿途寻欢作乐,耽误了行程。”
虽然胜捷军是强兵,但曾孝蕴对辛永宗带来的一百甲骑不抱一点希望,人家摆明了是来混日子,捡功劳的。
你让辛永宗去拼命,出了什么意外,惹得童贯误以为你是有意为之,即使是曾孝蕴,也吃不住那位泾国公的怒火。
可以不结交,但真没必要去得罪童贯。
曾孝蕴说罢,吩咐梁镇恶道:
“不等了,明日一早,全军北上,待讨灭了宋江那伙贼寇,我自会为辛永宗留出一份功劳。”
他们在临沂县已经休整得够久了,是时候北上平定叛乱了。
梁镇恶闻言,羡慕不已。
这就是背靠大树好乘凉啊,明明辛永宗只是一个从九品的承信郎,品级甚至远远低于梁镇恶,偏生自己拼死拼活,他却可以不劳而获。
原本梁镇恶心里还有些不舒服。
可一想到辛永宗不仅是童贯的孙女婿,其父辛叔献、其叔父辛叔詹以及四位兄长、四位堂兄或是镇守一方,或在军中为将,梁镇恶便生不出嫉恨之心,他们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
就在曾孝蕴决定北上的时候,与关胜、杨志同为追随宋江最早举事之人的史斌也为宋江带回来了确凿的消息。
史斌不仅确认了杨志所言不假,更额外带来了一则好消息,他眉飞色舞的说道:
“大哥,杨志见到的一百甲骑确实是胜捷军,只不过是童贯以权谋私,让他那孙女婿领了南下,跟着曾孝蕴分润功劳而已。拢共也就只有一百骑兵,现在已经离开了新泰县,往临沂去了。”
事实上,这些消息都是辛永宗让张守议故意散播的。
之所以这样做,正是担心吓跑了宋江。
如果宋江误以为胜捷军主力南下,可不得逃之夭夭,哪还管什么兄弟情义。
果不其然,宋江闻知此事,立时喜形于色。
他原本是计划好了,如果真的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朕乃宋臣,岂能为帝》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