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风雨千叟宴 > 第十八章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十八章(1/2)

目录
好书推荐:

雍正十三年的阴历九月,紫禁城太和殿外的秋风呼呼地刮着,树叶打着胡旋恋恋不舍地从树干上坠下。

因为风大的缘故,很多绿意还没有褪尽的叶片也被吹了下来。

北京城又一次进入秋风劲吹、万物凋落的季节。

大清帝国新的主理人爱新觉罗弘历眼前,只有殿外空无一人的汉白玉广场。

广场上空旷的无一人一物,哪怕是一片凋落的树叶。

巍巍紫禁城内,除了御花园,其他地方是不种一棵树的。

乾隆很小的时候,第一次随着父亲雍正走进紫禁城时,还好奇地问雍正,为什么紫禁城内只有红墙黄瓦汉白玉地砖,而没有绿树成荫呢?

雍正当时回过头,耐心地告诉他,等他长大了自然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后来,乾隆还真下功夫想了解这里的奥秘,他很快搞清楚了内里乾坤。

究其原因,众说纷纭。主要有四种说法解释紫禁城为何不种树:

一是防刺客。

皇帝是天之骄子、九五之尊,地位至高无上。治理天下有千头万绪的事务需要处理,难免会得罪既得利益者,树立或多或少的对立面,有些人会不满,甚至铤而走险采取刺杀等极端手段。

不种树,就可以防范刺客躲在大树上行刺皇上,减少侍卫视线盲区,护驾的差事就好做一些,安全系数就高不少。

第二是防走水。

失火那是民间的叫法,在紫禁城失火叫走水。

史料记载,紫禁城自建成以来,经常会走水。

才建好不久,就因为遭受雷击发生了一次非常大的火灾,奉天殿等三个最大的殿都被烧了,只得拆毁重建。

宫殿大多是容易着火的木质结构,为了在火灾发生时能有水灭火,每一个宫殿内外都会放几口硕大无朋的鎏金铜缸,平时储满了水,以备不时之需。

但这样做,只能被动灭火,并不能从根本上防止火灾的发生。

为了防患于未然,有人建言,干脆就禁止在紫禁城里种树了,这样也就减少了树叶等易燃助燃物品。

偶尔从宫外刮进点树叶啥的,没等积攒就被小太监清扫一空了。

第三是保风水。

神秘深奥的五行理论是流传多年的传统文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潜移默化的重大作用。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五行相生相克,影响个人、家庭乃至国家的运势,五行对应的五方关系分别是,“东木、南火、中土、西金、北水”。

紫禁城肯定是中,所对应的属性是土,东木是克中土。

从测字之术考虑,紫禁城从上面往下看,就像一个大大的“口”字,如果种上树就是在“口”内加上了木。

加上木那就是一个“困”字,皇帝是真龙天子怎么能被困住呢?

紫禁城虽小,却与国家命脉紧密相连,也与皇上的命运息息相关,少种树就成了理所当然的选择。

第四是增威仪。

独具匠心的设计者考虑到,紫禁城的建筑风格必须突出皇权的至高无上和烘托皇家威严,不种树也是为了维持这种庄严肃穆的氛围。

尤其是三大殿,主要举行登基、大婚、册封等盛大典礼。

这些典礼需要威严庄重的氛围,如果道路旁边夹杂着一些树木,那么在树影婆娑中则无法显示皇家的威仪。

另外,皇帝要在这里批阅奏章,树木一旦多了就会有啁啾鸟鸣,到了夏天还会有聒噪的蝉鸣,势必会影响皇帝处理政务和休息。

现在他明白了这些道理,父亲也撒手人寰、离自己而去了。

乾隆心中默念着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自从雍正上月突然在圆明园驾崩后,大清帝国的重担就挑在了他二十五岁的肩头。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当了家才知真的累。

除了纷繁复杂的各种政务外,他最看重的还有两件大事:

一是查清父亲的死因,严惩可能加害他老人家的凶手哪怕是嫌疑人;

二是找到突然失踪的《千叟盛宴图》,爷爷视这幅画作与大清国脉相连。

据说民间的反清组织也以拿到这幅画为号召,相约谁拿到这幅画即是当之无愧的起义总首领。

而且还扬言,要在组织武装起义的当天,当众烧毁这幅意义非凡的画作,以破坏大清国运,打击大清朝廷。

想到这,他一脸严肃地问跪俯在地的领侍卫内大臣丰盛额,“先帝驾崩已经过去一个月了,张太虚、王定乾那几个装神弄鬼的道士处理的怎么样了?”

“禀皇上,按照您的旨意,已经将他们拘押在刑部大牢,加派人手严密看管,每天审讯,有了很大进展。不过,也有些难处正在克服。”

丰盛额刚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风雨千叟宴》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阅读推荐: 宿命之环 帝国之刃 今天开始当城主 诸天窃贼 长生修仙:我能用族人的气血加点 大奥术师她今天赚钱了吗 这本小说很健康 我在星际炼丹封神 人道大圣 斗破:家祖玄帝萧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