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18章 找茬的人到了(1/3)
好书推荐:
贸易区还没开放之前,就还是城门口贸易大厦的时候,光是上半年,就给朝廷纳税二十万两。
这对于一个人口不到三万的县城来说,简直是一个前所未闻的天文数字。也让镇海县一跃成为了整个大乾朝纳税最多的县。镇海县接受外来人的政策,也吸引了一批批如潮水一般涌来的流民。如果不是这个政策,大家甚至都想不到,原来户籍管理如此严苛的大乾朝,竟然也有这么多的流民。镇海县人口的增长也是可观的。就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年中这段时间,镇海县的常住人口已经从九千多,变成了三万多,整整翻了三倍有余。宁府知府都怕短短一年时间内,这么多的外地人口涌入,会不会造成镇海县的治安混乱。他甚至又微服到镇海县县城里面巡视了一趟,想着要是有什么问题的话,就及时限制镇海县接收外地流民。可在镇海县里面转了一圈后,他是心服口服。镇海县到处都是活,到处都是新建的工程。他亲眼看着一批一百多人的外地流民,在城门口登记好被带进去后,所有人在县衙门口分成了好几批。第一批是修路的工程队,他们镇海县接了很多县建造官道水泥地的活计,人手根本不够,被选去的人,只要跟着工程队干满半年的活,不违法犯罪,及时纳税,就可以取得镇海县临时居住证,时效三年。在这三年里面可以在镇海县里居住找工作,工作也是同工同酬,纳税满三年,正式成为镇海户籍的人,可以在本地买房买地,安居乐业。第二批是修建码头的,镇海县的码头根本不够用,外来的船只越来越多,一直在扩建,后续取得居住证和落户的条件也是一模一样的。第三批是贸易区的,贸易区好多新房子新店铺在造,也需要大量人手,后面条件相同。第四批是修建水渠水库的……等等,短时间内一百多个人就有了去处,后面来的流民也是。这给宁府知府的感觉就像是,连条狗在镇海都能找到工作。本来还在想要给镇海县今年政绩考核打什么等级的知府,在逛了三天后,心里已经有了答案。大乾朝所有官员,一年一度小考核,四年一次大考核。四年一次的大考核决定升迁、平调还是降职,但是大考核里面也包括了四次小考核的成绩。无论大小考核,都会在整理好后,随着各地知府进京城报地方税,呈现到皇帝的案头。今年也是如此。其实皇帝一直都很关注秦川在镇海县的情况,但还是在众多奏折文书中专门让人找出了秦川的考核报告。毫无疑问,秦川的考核是一甲上等,最好的那一个级别。皇上仔细的看着关于镇海县的考核汇总,越看眼睛越亮,越看越心惊,越看越高兴。本来他这两年因为身体不好,老得很明显,眉宇间经常笼罩着疲倦。可在看完镇海县的考核汇总后,他放下奏折,抚掌大笑:“好好好,好好好,非常好,我就知道,秦川和秦海棠这两个兄妹,肯定会给朕带来惊喜,但没想到是这么大的惊喜!”“如果我们大乾朝再多出几个秦川这样的人才,如果我们大乾朝各地都能像镇海县这样发展起来,我们大乾朝何愁不昌盛啊!”这已经是非常高的评价了,旁边伺候的老太监听着都觉得心惊不已。这秦川还未回京,就已经得到皇帝这么高的评价了,等回了京城,不得成为皇帝跟前的红人,那简直前途不可限量啊!皇上觉得这么优秀的官员,值得满朝文武一起夸奖,用来激励他们,当他们的榜样。让那些占着茅坑不拉屎,天天在岗位上划水,还怨天尤人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官员们好好看看。人家连年年来大风的镇海都能建设成这样,他们凭什么不行,有什么资格抱怨?!于是第二天大朝会的时候,皇上就红光满面的把秦川在镇海做的政绩说了。没想到政绩吹牛的嫌疑。这位大臣说话很有语言的艺术,没有直说,但差不多就是这意思。这可把皇上给气得,这些人就是典型的自己不行,还习惯往别人身上找茬。宁府知府今天也上朝了,他也很生气。镇海县是他考核的,质疑秦川作假,不就是在质疑他作假,质疑他不行吗?宁府知府当场就说:“觉得镇海县考核政绩作假的大人们,可以到我们宁府镇海做客游玩,大人们游玩的费用,老臣一力承担。”他这其实是赌气的话,镇海距离京城那么远,谁会为了是真是假亲自去看啊。诶,可是皇上当真了。他当即一拍大腿说:“徐爱卿说得没错,既然有人有意见,觉得是作假的,那不如就亲自去看看,就当是帮朕去看的,回来跟朕说说,那边具体是个什么情况。”到这里为止,那个大臣还以为皇上是在开玩笑的,只是有些生气了。他还想说些什么呢,皇上就直接下圣旨了。不只是他被安排去镇海了,就连刚刚帮腔过的几个大臣也全都被安排去了镇海。这时候这几个嘴巴又多又欠的大臣们才终于后悔。他们懊悔不已,本来是看秦川一个小县令,在朝堂之上也没有什么靠山,才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穿书带电脑,我促进古代工业革命》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