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十二章(1/8)
(一)
白明哲没费多大力气就以全县第一的成绩顺利考取了县中。县中就是原来的县公学,民国建立的第二年,县政府就将旧公学改建为县国立第一中学,能考上县中,在百姓的心目中就像是中了举一样,明哲爹在家足足办了三天的酒席,虞士臻自然是立下大功的坐上宾。别看民国十几年来滦县新建了两所国立中学和十来所国民小学,已基本满足了小康家庭孩子们求学的需求,但城里有学识的大户人家还是看不惯《国民中小学初级课本》里那些中不中、洋不洋的白话俗文,更希望自家孩子能多学些《千字文》、《礼记》、《大学》等老祖先留下来的筋道学问。白明哲的成功给虞士臻又做了一次活广告,来邀虞士臻任私塾先生的络绎不绝,最高的束修出到了三十块大洋。通达货栈在石山海和虞士臻的打理下红红火火的,整日的忙碌让虞士臻对世间的风起云涌和故纸堆里的仁义礼信全然没了兴趣,索性把书本彻底扔到一边,让大嫂和荣儿又回到货栈,自己则每天一早赶到货栈,天黑才回虞家老宅休息,一心一意守着算盘珠子做起账房先生来。
成了滦州城名人的白明哲对读县中似乎并没有多大兴趣,中学课本里的东西对他来说实在太小儿科,跟着虞先生五六年的时间,从《千字文》到《大学》、《中庸》,文学功底打得扎实,数学、物理、化学甚至自然生物、天文地理都有所涉猎,明哲悟性强,几年的功夫就把士臻家里存的和从同学们那儿借的,所有能看到的书全读了个遍,满脑子的刁钻古怪问题,今天“最少用几种颜色就能画出张世界地图?”问得数学老师张口结舌,明天“轮船船底儿上抹牛油是不是可以跑得更快”,问得物理老师脑门儿直冒虚汗,后天在课堂上公然向生物老师提问“公鸡给母鸡压蛋,精子咋儿就进到鸡蛋里啦”,气得老师拎着他耳朵扔出去罚站。时间一久,全校的老师都绕着白明哲走,生怕这个鬼精的愣头青嘴里又冒出什么妖娥子问题来。在白明哲的心目中,虞先生才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智者,也是最懂自己的长者,自己一肚子的新想法、新疑问只能找虞先生答疑解惑。县中在城西,离明哲家不远,只要是下课早或过礼拜天,明哲从不回家或者和同学们疯玩,而是走上两里多地赶到货栈来。进门后也从不把自个当外人,晌午到饭口端碗就吃,晚上虞先生赶了几回才恋恋不舍地离开。虞先生在场,明哲就是个毕恭毕敬的学生,小心小心翼翼地问这问那,提一些刁钻的问题;只要虞先生士一离开,明哲立马就在荣儿面前变成了一只骄傲的小公鸡,俨然成了荣儿的私塾先生,甭管荣儿爱不爱听,追在荣儿屁股后头唠唠叨叨地从国际列强纷争讲到国内军阀割据,从自然天文地理讲到鸡鸭虾蟹蛇虫,天上地下没他知不道的。从此,除了“小病秧子”的外号明哲又多了个称呼——小碎嘴子,但这孩子的聪明劲儿还是让士臻和全家人打心眼儿里稀罕。虽然不再系统地教明哲,虞士臻有时还是关心着明哲的学业,忙完手里的活坐在炕上休息,看见明哲鼓鼓囊囊的布书包随便地扔在炕上,就顺手打开查看了起来,书包里胡乱地满满塞着十几本书和作业本,除了国民初级中学数学、语文和地理、化学教材外,还有明哲不知从哪儿搞到的《世界通史概览》和《共和论》,竟然还有一厚沓子卷成羊毛卷儿似的纸上像是手抄的《石头记》。在书的缝隙里夹着一沓揉皱的草纸,上面写满了有些稚嫩的小楷字。士臻铺平草纸细细地读了起来:
《中国新国民之梦想》
昏庸无道的满清灭亡了,共和民主的新中国在东方屹立,国民为之兴奋不已,但共和民主之路还很漫长。当前,国内军阀割据,民不聊生,国外列强虎视,心存叵测。唯我中华新儿女需枕戈待旦、励精图治,为中华民族崛起而抗争。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心中之贼就是我们甘于懈怠、与世无争懦弱之心。四书五经不能抵抗列强的火枪大炮,程朱理学不能建起高楼广厦,中庸之道只能让我们甘愿被羞辱、奴役。只有科学才能救我中华,强我中华。我中华之青年,应已中国强盛为自任,读科学书,做科学事,用科学武装头脑,践行科学强国之事业。
我辈需更加努力学习,不骄狂,不自卑,正视现实,发愤图强,共同建设强大之中华。
读完这篇显得有些幼稚的文章,如一颗石子,在虞士臻如死水般平静已久的心里击起了一片涟漪:真是乱世出英才呀,一个生在血雨腥风年代的孩子,十来岁就有了雄图大志,实在是难能可贵。想想自己也是从这个年龄过来的,那个年代真可谓一身的血气热情,一身的阳刚斗志,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到头来,满清小皇帝是倒了,民主共和也建立了,可百姓的生活不但没有像那些共和志士们描述的那么美好,反而迎来了走马灯似的一拨拨更凶残的欺压者;回想起来,越来越觉得自己当年就像是只街头杂耍人手上牵着的猴子,在聪明的争权夺利者们热闹鼓点激励下,翻上翻下地折腾了一通,到结果不过是拚着性命簇拥着一些人登上了统治者的舞台,自己赶得好的话还能赚到嘴里点残羹剩饭,赶不好就只能舔食自己的伤口了。士臻空叹一声,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素裹银装》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