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1章 九仙降凡村人共喜 各展文采天外有天(3/7)
困荫瘴山,哪有机会到那里去?”
“这也就难怪姐姐不知真相了,就在你离世之后,被葬在大黑河南岸,墓地至今尚在,并被后人起名“青家”,之所以叫此名,据说入秋后塞外草色枯黄,唯有姐姐的墓上草色青青,葱绿一片。而关于“青家”往后的历朝历代都有另番解释,《筠廓偶笔》曰:“王昭君墓无草木,远而望之,冥蒙作青色,故云青家。”《塞北纪游》也讲:“塞外多白沙,空气映之,凡山林村阜,无不黛色横空,若泼浓墨,昭君墓烟垓朦胧,远见数十里外,故曰青家。”历来提到“青家”的诗句也很多,如白居易的:不见青家上,行人为浇酒。”又有杜牧的:“青家前头陇水流,燕支山下暮云秋。”也是姐姐一生受人敬佩,故后人在姐姐墓碑上刻上了我吟的那首诗。”
昭君闻后惊诧不已,感慨道:“想不到我昭君死后还能有那么多人想着我、念着我,看来昭君一番苦心,为国为家所做的一切没有白费,吾心足矣,翠兰妹子,你一番点化昭君深谢不已,但昭君还有些未知之情望妹妹给姐姐个答案。”
翠兰应道:“姐姐尽管问,翠兰当知无不言。”
昭君微微一笑:“刚才听妹妹所讲好像多是对姐姐的赞美和肯定,但姐姐心中十分明白,对姐姐的一生恐怕不一定都是如此评价吧?”
翠兰闻听却也微微一笑:“姐姐绝世才女,妹子自当把后人对你的评说一一道来,以姐姐的聪明才智,当可自解其意,妹子只当个传音之人。姐姐说的不错,对你的出塞,你的千载琵琶作胡语,历来评价颇多,评价也各异,妹子就选些颇有影响的大人物的诗读给姐姐听,可好?”
“这太好了,昭君愿闻其详。”
“那咱就先听听杜甫怎么说。”翠兰正欲开口吟诵。
突然,就觉身旁突然冒出个人来,吓了翠兰一大跳,定睛一看,原来竟是自己的孩儿懒憨娃,只听憨娃急急的高声叫道:“娘先勿诵,这个事就交与孩儿完成如何?”
翠兰把脸一绷:“好个不懂礼数的东西,大人在这里说正经事,小孩子捣得甚么乱,还不快快退下。”
憨娃一见母亲生了气,便不再出声,把头一低悻悻的向一旁退去,可嘴里却不知小声嘟囔着甚么?
昭君一见,忙招手叫道:“憨娃快快回来,我就喜欢听你读的诗。”
憨娃本已走回自己的座位前,听昭君要他朗诵,马上就兴奋起来,可没有母亲的允许又不敢过去,便僵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了。
那高翠兰何等聪明,马上换了笑脸,对憨娃道:“你这个死木头疙瘩,仙姑都允你读诗,你还愣着干啥?”
憨娃一听母亲答应了,便乐不得的跑到昭君面前,把手一背,将身子前后一晃,口中便吟诵起来: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家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翠兰接道:“憨娃,还有李白的那两首吟来听听。”
憨娃应道:“孩儿遵命: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下一首: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昭君闻听,双眼微闭,不禁频频点头,口中评道:“语言精炼,赋予无限怜惜和感叹。”
憨娃见昭君闭目不语,不知还要不要再往下吟诵,便小声向母亲询道:“那王安石的一首还读不读?”
高翠兰还没来及回答,只听昭君那里先发了话:“憨娃别停呀,接着往下吟,我听着呢。”
憨娃笑道:“遵命!”说着大嘴一鼓,便又吟出一首: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说无语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植拔春风手,弹着飞鸿劝胡酒;
汉宫室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家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另有新意,不落俗套,深明吾心,似遇知音矣。”昭君似已陶醉于诗中。
此时,翠兰接道:“姐姐莫笑话,憨儿也就会这几首了,接下来还有些都是些散乱的诗句,是翠兰从一些诗中摘录下来的,十分零散,不成整诗,只是它们与姐姐有关联,象甚么: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常寒雪作花,娥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家使人嗟。”
“合亲果使边烽消,鹿阁何人许共论。”
昭君听罢,不禁深深叹息一声:“想不到王昭君之事,竟能得到代代相传,妇孺皆知,还有那么多名人评判,吾心足矣,即便不能成仙得道,昭君不枉当生矣。”说着两行清泪涌出眼眶。
翠兰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播经记》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