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三十二章:心血来潮(2/12)
岭南排镩手们突然后仰,而后一排短矛带着沉闷的破空声呼啸而来,贼徒先锋登时倒下了一片,冲锋的阵势都不由得一阻。
而趁着这些微停顿,岭南排镩手们再次后仰,又是一波势大力沉的投矛。
排镩手的“镩”字本就指可投掷的一种短矛,但在武厉逻城巷战时,为了维持方阵的威慑力,冯孝慈制止了短矛的使用要求排镩手们使用长矛。
此时,放才是岭南排镩手最标准的战法。
两波投矛过后,岭南排镩手三人一组散开,而自两条过道中二百余运粮兵们举着长矛,呐喊着杀向了战局……
混乱战场的远端,王须拔、魏刀儿等二十四人选了一处松垮的寨墙推倒,而后快速跑了出来。在不远处的芦苇丛里有王须拔刻意藏好的两艘小船,便是关键时刻逃命用的!
“王哥儿,咱往哪儿走?”魏刀儿一边吩咐手下去芦苇荡里拖船,一边压低声音问道。
王须拔骂咧咧吐了口口水,道:“小兄弟们顶不了多一会儿,先往北边去,官军该是打南边来的。离他们远了再商议去哪儿,总之不去辽东!”
话音刚落,一声惨叫在极近的地方响了起来。紧接着又是两声惨叫几乎不分先后。
王须拔、魏刀儿扭头看时才发现,原本藏船的地方此时竟是埋伏了二十余个隋军!
哪儿来的隋军?怎会在此处埋伏?
原来,在猜测出贼徒们的藏身之处后,李景便即命亲兵前来侦查,果然很快就发现了隐藏在芦苇丛中的这个小岛。
李景和冯孝慈商议之后,还是决定故技重施,入夜后延小路抵近寨门,而后发动突袭。而李昭在观察过地形后提出了一种可能:贼徒们会隐藏船只,战事不妙时贼首可能会乘船逃跑。
故而,在冯孝慈带队夜袭时,李世谟和李昭则带着二十名亲兵绕着寨墙摸到了藏船所在,进而隐藏了起来。这才有了极近处的偷袭。
过来拖船的贼徒们没有防备,顷刻间死了三人,另外三人此时也左支右绌眼看就要不测。魏刀儿瞠目怒吼:“娘的,拼了!”
“拼个屁!”王须拔攥着他那奇形兵器反骂了一句,对魏刀儿道:“你带着其他弟兄们先走!游到北岸去,将来再汇合,某拖住这些狗官兵!”
魏刀儿一脸讶异,嘴唇蠕动了几下,可不等他说什么王须拔已吼了一声“滚!”
言罢,他已挺着三头槊杀向了官军。
他那长杆兵器头重脚轻,抡起来虎虎生风,两个亲兵架着矛杆试图挡上一挡,结果直接被砸的倒飞出去。王须拔救下了一个匪徒,一时间竟也骇得官军不敢上前。
“呵,想不到贼徒当中还有好手?”一个年轻的声音讥讽着,随即一杆长槊便与王须拔的兵器交碰。
李昭穿着一身铁甲,手中提着横刀,却继续充当着观察员的角色。他此时离得比较近,能看出李世谟在槊术上的造诣。
别看李世谟只十七岁,但一杆长槊在他手中却有出神入化般的效果,劈、盖、截、拦、撩、冲、云、带、挑、砸各种技法让李昭眼花缭乱,他相信若是与之放对的是自己,恐怕两招都撑不下去。若是双方都是骑马的话,怕是一个照面他就会被掀下马背。
不过李昭也发现,眼前这个贼首有点奇怪。
他在招式变化上远不如李世谟来的多样,可那柄兵器却邪门的很,双方同时直刺交错时,那“三头槊”的直角会将李世谟的长槊槊杆架住,只消他一扭手腕就能将李世谟的长槊别开,几次都是这般化解了李世谟的攻势,让李世谟有种有力使不出的无奈感。
两人交战时,其他亲兵并没有像武打片一样站着当看客,或者一个个上前被人一一击破。
在王须拔露出后背时,往往三五个亲兵会同时刺出长矛,可王须拔往往会大幅度的拎着长槊回防,那硕大的“三头槊”势大力沉,亲兵们往往不敢硬接,他以一敌多竟是能暂时不落下风。
李昭暗中称奇,但他也并未只当看客。在李世谟的长槊再一次被王须拔别住时,他突然举着横刀冲入了两人身前两步。这么个刷好感度的好时机,他岂会放过?
这个距离上,横刀远比长兵器来的灵活。而王须拔架住了李世谟的长槊,也即他停住了自己的兵器,李昭等的就是这个机会!
李昭的横刀术很有章法,此刻他先是一刺逼得王须拔后撤躲闪,一时间后者也就没有重心来抡起长槊。
而后,李昭又顺势扭腰,用肩膀向王须拔胸口撞去,后者匆忙转身也用肩膀来顶,这一下两人撞了个结实,各自退开几步。
但这并不意味着李昭和王须拔的单挑!李世谟聪明的很,虽未与李昭配合演练过,此时却心有灵犀般,继续推杆向前仍然用力别着王须拔的长槊,让他无法运转兵器。
而一众亲兵们也跟着同时抢攻!王须拔躲得极为狼狈,左肩被一杆长矛刺破了口子。
即便在这种情况下,李昭的攻势却还没完,他眼见王须拔重心不稳,且长槊仍被架住,他在踉跄中将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隋崩,我为天下定规矩》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