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69章 辽水破敌(1/3)
浮桥在两日后接罢,少府监向皇帝缴令。
第三日,隋军大阵再次云集,战鼓轰隆作响。高丽在三日当中没有向西岸传递任何信息,可见其顽固拒降。
那,唯有战而平之。
犯了罪的工部吏员、赵家门客、赵氏郎将等十余人被斩首祭旗,一时间军中肃然。
“麦将军,可敢为朕跨河破敌!?”
皇帝赤金伞盖下,杨广按剑而立,威武不凡。这几天,他早已等的不耐烦,已有几次发了脾气。
自忖有罪的宇文恺则直接暴病,迄今卧床不起。但好在何稠得力,熬红了双眼,终究是在两日内接桥完毕。
麦铁杖顶盔掼甲,他越阵躬身应命,只是利落的回了一句“唯!”
三架浮桥在近万散兵的推举下轰隆入河,如三道巨箭般扎向对岸。
最右边的浮桥旁,李世谟正在与李昭谈话。
“贤弟,先登之兵务求精锐,这张亮所带队伍是你一手整训,你亲自带着,这第一阵便拜托了。”李世谟此时未再披挂披风,此时一身戎装,显得格外干练。
说罢,李世谟递给李昭一张面甲,随后径自返回本阵。
此番渡河作战,左屯卫作为全军先锋要打头阵,而李昭与李世谟所在的队伍作为左屯卫先锋更是头阵中的头阵。这让李昭颇有些紧张。
就其本心来说,他更想摸摸鱼、划划水,平安无事的苟到大军撤退。
毕竟,他记不得战争进程,却清楚战争结果。
那是要死很多人的。
不上战场自然是最安全、最稳妥的选择。
只是,一则军令如山,二则在他的规划中还是打算继续立功受赏,并且要在战争中不断的历练。
最安全的选择往往也是最消极的选择。如果不去主动争取积极拼搏,等到天下大乱时,哪里还能称得上安全的地方?
而立功也好、历练也好,这种事,都是宜早不宜迟。
李昭已想得清楚,现在趁着大军士气如虹、战意高昂,借助这股锐势主动先登破阵,反倒更加安全一些。也更有可能立下大功。这远好于后续,得等到陷入不利境地之后再做调整。
李昭掂了掂李世谟递来的面甲,说是面甲,不过是一块稍薄些的铁片,能对面部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留了双眼和口鼻处的空隙,整体呈一个怒目夜叉状。
李昭将其径自戴在了脸上。原本英俊的面容立时狰狞。
对李昭而言,要么不做,要做就必须做好最充足的准备。
李昭甚至想像前些日子的钱士雄一般,内外套上三层甲胄,箭矢攒射也无所谓。
可他毕竟没有钱士雄那般身强体健。况且,军中甲胄都贵得很,他除了自己早先得来的两当铠外,只靠着李世谟额外弄了一套牛皮软衬,聊胜于无。
今日渡河作战的先头部队共有三队,对应三道浮桥。
其中,中间一队由大将军麦铁杖亲自率领,最左侧的浮桥则是虎贲郎将孟叉带队。
只有最右侧这一队人马,是尚且名不见经传的李世谟带队,想来也是麦铁杖打算给李世谟一个立功受赏的机会。
三道部队列阵以待,李世谟主持后阵,因李昭和张亮整训的队伍战力更高,故而被放在了最前阵。
眼见出征在即,各军主将都开始对麾下训话。
李昭想了想,也对身周士兵大喊道:“听好哨音,把盾牌举稳了。冲过浮桥,上了岸,那些高丽人就不是你们的对手!
“别想着逃跑,浮桥就只有这么宽,乱跑只会害死自己和所有人!即便跑回去了也要被军法处置!
“杀过去!先登破敌,陛下在身后看着诸位,且准备立功受赏!”
兵士们竭力嘶吼着做了回应。
李昭麾下的这些士兵大多是原本的军中刺头,即便被李昭整训成列,也自有一股桀骜气在,并不需要过多激励,他们此时当真是杀气腾腾。
李昭没再多说什么,深吸一口气,将竹哨从面甲的缝隙中递入口中,牢牢叼住。他以右手持盾,左手攥紧了横刀。张亮与阿布古达分列他的身侧。
战鼓声的节奏一变,这是进击的命令。
三队隋军开始踏上浮桥,各自都以一个狭长的阵列向对岸进击而去。
三队人马走的都不算快,始终保持着队列的完整。而对岸高丽兵马也很沉得住气,眼睁睁看着隋军跨过河水中线,仍旧纹丝不动。
岸边,杨广眺望着进击中的隋军,显得有些许不耐。他侧头,小声对身旁侍卫问道:“他们何时才会冲锋?”
侍卫同样小声凑近,回禀:“陛下,桥上士卒多持大盾、披铁甲,不便早早冲阵,体力会耗尽的。麦将军该是要等距敌三十步以内。”
杨广点点头,不动声色,继续观阵。
但是追随在杨广身侧的处罗可汗却是偷偷瞥了杨广一眼,目光微凝。
战鼓声的节奏依旧,岸边隋军大多安静以观,至少数万人能从各自角度看到行进中的战况。
当距离岸边快五十步时,一片嗡嗡声自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隋崩,我为天下定规矩》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