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五十九章 荆州(1/2)
好书推荐:
其中有一则,是司马越的上表。
经过这么多天,他终于决定下来高密王的移镇,不出所料,是关中。一如司马炽抛出这个选择时,就笃定司马越很难拒绝。 司马炽之所以在三王之中,选择了高密王,是因为他的性格。 三王中,司马腾贪婪暴虐,但他也是最有本事的。 司马越得以打败司马颖、司马颙而掌权,其中司马腾和范阳王司马虓出力最多。 司马略和司马模等于打酱油。司马略还有点拉后腿。他不仅军事能力最差,治政能力也不怎么样。 但他有个优点,就是耳根子软,比较喜欢名士。所以很容易被拿捏。 后续,一旦司马越出镇,自己图取关中,就不那么费力。 但除此之外,司马越还推荐了两人外任刺史。 一是王敦出任青州刺史。 二是王澄出任荆州刺史。 尚书省还未给予处理意见。很明显,这是在等司马炽知道后,再做处理。 司马炽从重要分类里,找出司马越的上表。开始具体看他写的内容。 王敦出任青州,司马炽倒不在意。 青州的民乱,以王敦在东晋时期的表现,估计也是跟高密王一样,指望不上。 目前还是要靠苟晞和丁绍。先看他们对王弥的平叛,有多少效果。 历史上,王弥最后能发展壮大,直捣洛阳。这么推断的话,苟晞和丁绍恐怕也没挡住。 而王澄出任荆州,司马炽直接否定。他不可能同意这个。 今日,看来要第一次提出反对意见了! 司马炽揉揉脸。仔细考虑,该用什么对策,可以去应对。 他也有一些关于王澄的历史记忆。 此时,王澄的声名确实很响亮。比王敦、王导都出名,在琅琊王氏中,只在王衍之下。 但相比后世王衍、王敦、王导在历史上的大名外,王澄的历史记载并不多。 不了解这段历史的,可能就没听过这个名字。 司马炽之所以知道他的一些历史,也是因为他与王敦的纠葛。 如果没记错,历史上,王澄是真出任过荆州刺史。但司马炽忘记是什么时候,具体永嘉几年。 只记得这人比王敦还烂。在任上,日夜酗酒,不理政务。好像在他任上,荆州再次发生了民乱。 记得最清楚的,还是他的结局。 永嘉之乱,王澄也逃到了江南,后来与王敦见面,王敦将其直接杀死。 就目前,司马炽所打听了解的消息。王澄与王敦确实过节很大。王澄时常出言侮辱王敦。 所以,历史上,王敦将其杀死,应该是现在就埋下的因果。 那时候,王衍已死在宁平城。而王敦在江南与王导配合,势力急剧壮大,所以不再忍受王澄,新仇旧恨一并算了。 但他们的恩怨,司马炽不关心。他关心荆州。 一旦真如历史那样,王澄此去,必然会将荆州的大好局势葬送。 荆州太重要了! 他现在的战略重心只能先放在中原。但并不能不为以后考虑。 如果北方一切平定,那么荆州就是他重取蜀中、江南的重要战略之地。 就像三国时,曹魏、蜀汉、孙吴三方势力,都在荆州相互交缠数十年。 司马晋取代曹魏后,羊祜与陆抗也在荆州对抗了一辈子。 司马炽反复将司马越的上表看了几遍,琢磨着其中涉及的每一个内容,然后找好应对之策。 良久,司马炽朝旁边吩咐道,“去将太傅唤来!” “若是没在尚书阁,就去太傅府诏入宫!” 很快,司马越到了东堂。他正好在尚书阁。 估计是正等着司马炽对他上表的反应。也料到了这点。 寒暄两句过后。 司马炽道,“侄儿看了上表。王叔决定高密王移镇关中,打算何时去诏?” “尽快罢!既已决定,就尽快处理。青州民乱,苟兖州和丁冀州已经遣派将士去征讨。消息应该也很快会传来。” 司马炽点点头,“王敦临危受命,接任青州,那也尽快罢!” “处仲是朕的姊夫,又是琅琊王氏高门子弟,极有声名,出任大州使君,王叔之荐人,慧眼如炬!” “想来此去,必能配合苟道将和丁叔伦,平定王弥!” “不过这荆州……” 说着,司马炽皱起了眉头,“王澄之任,侄儿认为,恐不太合适。” “上次,侄儿推荐南阳王,不知王叔怎么不认可?” 司马越听到司马炽反对,也皱起眉头。 他想到司马炽可能会不认同,但没料到会这样直接出言拒绝。 司马炽看了他的脸色,继续道,“王澄、王敦二人,皆有美名。侄儿居豫章王时,虽无往来,亦有耳闻。” “侄儿方言,王敦镇青州,确实妥帖。” “但这王澄牧荆州,侄儿实觉不妥。” “王澄虽名士,然亦有闻,其举止放诞,不拘俗礼。若置于他地,或可用其才。” “然,荆州地居险要,四通之地,为南面屏障,亦乃我之粮仓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晋末太宗》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