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六十四章 新局(1/2)
好书推荐:
刘舆收到朝中回信的时候,也得知了新的消息。
首先,他心心念的高密王移镇到了关中。这就让他不得不考虑备选计划。 再者,他的弟弟刘琨再次有了音信,已成功抵达晋阳,并击退了匈奴的一场来犯。 朝堂上。 太傅司马越的上表,引发的纷纷扰扰,渐渐平息。 首先得到批复的,是高密王司马略的移镇。 原青州刺史、安北将军,都督青州诸军事的高密王,升任征西大将军,都督雍、秦、梁三州诸军事,从青州聊城移镇关中长安。 青州刺史由大鸿胪王敦接任,并加广威将军。 广威将军是第四品,是杂号将军中四威四武之一。 同时,还传出三条消息。 太尉刘寔领雍州刺史。前散骑常侍华轶担任京兆郡守。游击将军司马承出任西戎校尉、西中郎将。 高密王继河间王之后,再以疏亲镇守长安,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而且高密王也远没有都督长安之前的河间王那种声望。 只不过多出了个掌权的兄长! 当初太傅上表传出未批复后,本来已有人想赌一把,反对这次任命。 这明显是太傅的乱命! 但等到结果出炉,军政分离,雍州刺史由太尉刘寔领任。这让很多人傻眼! 接着,大部分的视线都聚焦在刘寔这个雍州刺史上。 朝臣纷纷上书,刘公年高,当荣养天年,不适宜外放且担任如此要职。应再慎重择选雍州刺史人选! 但不管怎样吵闹,朝堂的两个点头人,皇帝和太傅都眼观鼻鼻观心,不做进一步解释,也不退让。 司马炽坐观,是因为他已经达到目的。朝臣哪怕怨愤,也不会把怨气对准自己。 因为朝堂是太傅把控啊! 司马越也达到了目的。以刘寔的年龄,其雍州刺史只是摆设。而且还吸引了对高密王任命不满的火力。 他也在偷着乐! 至于华轶和司马承的任命,进一步让人们相信,这是太傅的手笔。 可怜的陛下呀!受飞扬跋扈的权臣控制! 喧闹最后在刘寔接受任命后,终于得到平息。 三人前来谢恩的时候,司马炽和司马越都在。 司马炽勉励几句,又换作司马越勉慰几句。 君臣尽欢! 一日后,司马炽就收到三人的上书辞行。 司马炽没想到三人这么急。再次诏三人觐见。 司马炽惺惺作态,着意挽留道,“刘公年老,长安路途不远,不必如此着急,当以身体为重!” 刘寔婉言拒绝道,“长安重镇要地,长官之任乃国家大计。然自河间王薨,空悬至今。” “臣恐有宵小在旁觊觎,不如早去长安,安民心为要。” “臣等蒙陛下看重,委以重任,不得不尽职忠守,以报皇恩!” 另两人闻言,也纷纷出言附和。 司马炽听出刘寔话中意思,不得不佩服这个人瑞的敏锐。 他也不好再虚伪,“刘公此去,为朕守好长安,即报皇恩!” 他又问道,“君年老,此去可带儿孙于膝下,照顾左右?”又朝向华轶、司马承问道,“君二人呢?” 刘寔答道,“臣只择一孙跟随。长安不远,洛阳方是根基,不必让子弟随臣一起。” 这个时代虽没有后世朝代那种严格的规定,但“外放为官,至亲家属留京”的潜规则,已经存在。 特别是重职,尤其手握兵马那种。又或者像刘渊那样的异族身份。 这些人任职后,不必多言,都会自己主动留质。 若不识时务,就会有朝臣直言,不允其携眷上任。 刘寔这话说的也漂亮。 华轶、司马承也做了回答。他二人都未带至亲家属,只带了些部曲、仆役。 司马炽笑道,“刘公忠心,朝堂安能有疑?公且多择选子孙,或族中子弟,一同赴任。” “长安去年战事之后,多破败,正需人手之时。其等有了履历和磨练,日后也好回朝委以重任,为国效命!” 刘寔立马大喜拜谢。 这是陛下开口让他可以随意任用授命族人公职,不必介怀他人目光。 年前,他一孙一曾孙都被征召在朝堂为官。今日再得陛下许诺,自然心怀感激。 自己这一把老骨头,还能活多久?如今陛下有用,能为子孙谋,那还计较什么? 司马炽再对华轶、司马承说道,“君二人也可择选一子弟跟随,协助君等上任后,处理政务。” “他日回朝,朕按功封赏!” 华轶、司马承也是大喜拜谢。 一日后,三人启程。 司马炽率文武百官,一直送至城门,方才含泪,再与刘寔握手惜别。 刘寔,老臣也。深谙官场之道,遂老泪纵横,当即俯首一拜,“此身当为陛下尽职!” 华轶、司马承跟随。 司马炽赶紧将刘寔扶住,朝身边众臣感叹,“循阳侯真乃纯臣也!”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牛车缓缓而去。 回到宫中,老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晋末太宗》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