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七十二章 忠孝2(1/3)
好书推荐:
这股风潮迅速的让司马炽也始料未及。
一开始还好。 第二日,御史中丞缪播上表:故平西将军周处为国御敌,今其子又平乱江南,应追赠其美谥,以表彰父子品德。 缪播的上表没有得到任何驳斥,很快就得到准奏。 这个节点,卡的很好。 周玘刚协助江南平定,直接帮助司马越立下大功劳。司马越不可能阻止。 没有司马越的掣肘,别人更不可能为了这个事情出头。 但接下来事情走向,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负责议谥的太常博士,还未得到最终结果时,缪播再次上表道,“周平西,履德清方,才量高出;历守四郡,安人立政;入司百僚,贞节不挠;在戎致身,见危授命:此皆忠贤之茂实,烈士之远节。” “以谥法,秉德不回曰孝!” 这个上表立即引发了很大的议论。一些人开始上表,发出异议。 五宗安之曰孝。慈惠爱亲曰孝。秉德不回曰孝。协时肇享曰孝。 “孝”这个谥号,其实不算是太高的谥号。但用在周处身上,就有点戏剧性。 而且,“孝”多用在帝王谥号之上点缀。如汉朝帝王谥号,除了刘邦和刘秀,前面都有一个“孝”。 异议并没有阻止事情继续。 司马炽随即表态道,“昔日,平西将军被征。孙伏波知其此行将遭厄难,故曰,‘卿有老母,可以此辞也。’” “平西曰,‘忠孝之道,安得两全!既辞亲事君,父母复安得而子乎?今日是我死所也。’”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今忆平西之志,生不能两全,死后当为其两全也。” “朕欲追谥平西,忠孝。” 孙伏波是指孙秀。不是赵王伦心腹孙秀,而是孙吴宗室孙秀。其乃孙权弟弟孙匡之孙。 孙秀出身宗室,又拥兵在外,被孙皓忌惮。孙皓性格酷烈,好杀大臣。孙秀害怕被诛,遂投奔西晋。 司马炽公开表达的看法,掀起了更大的风波。等同于,在火山浇油。 首先就是那群太常博士表达不满。言,自古未有如此追谥之法。 后续更多大臣,以及在野的名士,出来表达看法。 周处只是個吴人。有“孝”这个谥号,已然引发了很多人的妒忌。现在,再加上一个“忠”,那还了得? 对于风波,司马炽第一次在所有人面前,表现出强势的一面。 所有异议上表,皆不批复。 而且,正式下诏。言自己将亲自接手处理此事。 这是他登位以来,第一次当众表态,要亲手抓的第一件政务。 诏书中还言道,对有功之臣,当坚决给予合理的评价和赏赐。 平西将军周处,以身殉国,臣节不失,曰忠。辞亲事君,不能尽孝,当由君赐之。 但司马炽的强势,并不是所有人都买账。 有一个人,开始跳起来。而且还是宗室。 武陵王司马澹。 梁王司马肜死后,无子。由司马澹之子司马禧出继为嗣子,封为梁王。等于接下了司马肜的政治遗产。 周处之死,都知道是司马肜做的。 此时,大张旗鼓表彰周处,那将置司马肜和新梁王于何地? 况且,司马肜死后,本来要被谥号“灵”。自汉灵帝后,“灵”这个谥号,可是标准的恶谥。 当初,就是司马澹纠集司马肜故吏不断上诉,才最终更改谥号为“孝”。 现在,周处先来个“孝”,陛下不满意,又给个“忠”。 他周处忠了,孝了,那司马肜呢? 害死忠孝之臣,还能是好人? 收到武陵王的上表,司马炽一脸冷笑。本来他不想做的太绝,对于宗室,现在不适合出手。但武陵王不知趣,那就得先打一棒子! 武陵王司马澹是司马睿的亲叔父,琅琊武王司马伷的次子。 司马伷是司马懿的第三子,母为伏夫人。与汝南王司马亮、清惠亭侯司马京、扶风王司马骏是同母所出的兄弟。 其中司马京在晋朝未立国前,早逝。而司马伷、司马亮、司马骏三兄弟,在晋朝都是重臣,手握大权。 其中司马伷与司马骏都是宗室中,名声和才能比较突出的,两人都有不错的战功,谥号都是“武”。 司马伷娶妻诸葛诞长女,有四子,分别是司马觐、司马澹、司马繇、司马漼。 长子司马觐袭爵琅琊王,但早逝。其子就是司马睿。 其他三子中,能力以三子司马繇最强。 司马繇初封东安公。武帝死后,诸王诛杀外戚杨骏。司马繇表现出色,因功封为东安王。 严格来说,司马繇算是第一个掌权为乱的宗室王。 诛杀杨骏后,司马繇大权在握,专权擅势,大肆赏罚。并以杨骏党羽的罪名,肆意诛杀大臣。 后三国时期,有名的大将文鸯,就在此次事件中,被其故意诛杀。 文鸯与诸葛诞有仇。淮南三叛事件中,诸葛诞杀了其父文钦。司马繇怕文鸯日后向舅家寻仇,便诬陷文鸯为杨骏一党,诛杀满门。 司马澹与兄长素来不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晋末太宗》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