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886章 无可奈何,智有高低(1/2)
拖雷不甘伏击失败,强行命后军拉来数门火炮,投入战场之中。
然并卵。
以胡斯战车为框架制造的土窑防线,只比地面高出一米半左右,以此时蒙古军的火炮精准度很难直接命中。
即便是命中了,土窑外部堆积的厚厚沙土也能极大削减炮弹的冲击力,不足以造成完全损毁。
待大雪降临,道路冰封,渭水浮霜,拖雷军补给越发艰难,士卒战斗力受到了严重影响。
又见秦军以温暖的土窑轮番养精蓄锐,呼战不止,日渐放肆。
此消彼长下拖雷即便再不甘心,最终也只得撤军折返凤翔府中,休养生息。
不过这次战事,他也不是一无所得。
除了造成数千秦军伤亡之外,也验证了火油罐,以及皮革加棉甲在实战中的杰出效果。
尤其是棉甲加皮革的复合装甲,在很大程度上克制住了往日里秦军最让人害怕的火器。
拖雷准备趁着寒冬大军休整的机会,继续让手下人去各地收集棉絮制造棉甲,以扩大棉甲在军中的普及率…
除此之外,他也发现了火炮的局限性。这种威力强大的武器,有着诸多跨时代的优点。
但却无法像弓弩一样,随意控制射程和弹道(当下技术局限)。
因此只要避开火炮的火力覆盖区域,或者提前做好防御炮击的准备,也许就可以遏制住这种武器带来的破坏力?
……
由于关中秦军主动撤离,拖雷比预计中更早完成了窝阔台交予他的战略任务。
反观带孙率领的东路军,则陷入了尴尬之中。
在宋廷暂时无力组织反击的情况下,仅凭蒙古军,是无法在短时间内突破江河天险攻克襄阳和江夏的。
因此东线战事在半年前就已经趋于稳定。
所以赵斌将派往荆襄支援的两万军队调了回来,还额外抽调了四万荆襄军支援汉中。
调回汉中战场的诸将中,其中就有着拥有极为丰富山地作战经验的田毅。
为了尽可能多的争取时间为接下去的战争做准备,赵斌直接让田毅率领两万军队坐镇金州,抵抗来犯的蒙古东路军。
八月份授命南下时,带孙可谓意气风发。
带着携有灭金大业成就的东路大军,雄赳赳气昂昂杀进了金州。结果一头撞进了田毅编织的群山壁垒之中。
田毅曾在金州群山中驻扎数年之久,对当地的环境、地理等方面可谓非常熟悉。
他入驻金州之后,大肆征召当地人为民夫,为主力兵团提供后勤和劳力。
随后又将两万大军分为数十股,除自己亲自率领的四千精锐外,其余军士在蒙古军南下的必经之路上,选择适合的地点修建连环堡寨。
和外人预想的不同,这些堡寨并非单纯只追求易守难攻,而是优先便于连通以及尽可能处于蒙古军的必经之路上。
有些堡寨就堂而皇之设置在从南阳南下的主干道旁边。
蒙古军只需要花点精力,便可拿下。
但是田毅在选点时,必然会让每一个堡寨都有一条可以随时撤离的后路。
有些是通往深山的野径,有些是只有当地人才知道的山谷小道,还有一些干脆是临时让人修建起来的简易栈道。
因此,初来乍到的蒙古人很难彻底围死这些堡寨,只能一遍一遍付出大量伤亡强行攻打,周而复始。
这还没完,被击退的各部秦军会仗着对地形的熟悉,等蒙古军放松警惕后又从其他地方绕出来夺回失去的堡寨。
然而最骚气的是,蒙古军如果追入深山中,或者想要掌握地势情报以减少损失,那么又会陷入秦军最擅长的山地野战之中…
试想在马背上纵横的蒙古人,要下马进山拼命,效果能有多好?
蒙古军面对的情况,比当年高达和孟璟率领的宋军,情况要更加糟糕。
带孙想尽办法,可惜直到冬季到来还没摸到金州城的城墙,甚至连汉水的河岸都没见到影子。
突又听闻拖雷战胜了关中的秦军,已经完成攻克凤翔府的任务。
他终于绷不住,开始抛下面子向窝阔台请求支援。
这所谓的支援,说白了就是需要更多上好的炮灰,来填充战线。
如此光荣的任务,自然落在了对窝阔台最忠心头号汉人马仔刘黑马,以及二号汉人马仔张柔身上。
理论上来说,史天泽明显比刘黑马二人更加适合。
他的军队不仅兵力更多,而且因为一直负责对金国进行攻坚战,士兵们拥有着丰富的战场经验。
但问题是,史天泽他聪明啊。
从窝阔台为了迎合诸王,取消新政以来,史天泽就自发辞掉了自己头上那五个万户头衔。
从而让大蒙古国得以更好的维护分封制的含金量。也让自己不至于遭到诸王嫉恨和打压。
最后还是诸王觉得这么对待一位忠心耿耿的大功臣太过分了,给他保留了个真定万户的名头,算是彻底承认了他在大蒙古国的崇高地位。
史天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宋贼》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