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72章 英雄聚首赵王庄 皇恩浩荡使命扛(2/3)
曾经学剑的地方,回忆起剑术即将练成之时,各种艰难的魔障纷纷前来考验他的心志,而如今剑术已成,却要面临归家生子的选择。这看似不同的两件事,其实各有其道理,并不相互矛盾。
玄贞子在亭中坐了片刻,便起身对焦大鹏说道:
“大鹏,时候不早了,你回去吧。”
焦大鹏恭敬地拜别了众人,然后缓缓下山。
他渡过长江,在归来的途中,正巧与去而复返的一枝梅相遇。
二人相视一笑,携手一同回到了赵王庄前。
只见徐鸣皋等人仍在庄前焦急地等待着。
二人正欲迈步走进庄内,忽然听到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
只见一群人簇拥着一位身着华丽锦衣、头戴璀璨花帽的太监,骑着一匹毛色鲜亮的五花马疾驰而来。
那太监高声问道:
“此处可是赵王庄?”
赵员外赶忙上前,恭敬地回答:
“正是。”
太监接着说道:
“我乃是从京城而来,奉了万岁爷的圣旨,特地前来召取十二英雄,速速让他们前来迎接圣旨。”
原来,江苏巡抚俞谦曾派遣王介生前去赵王庄打探消息。
王介生归来之后,将赵王庄的详细布置情况,以及有众多剑客高人相助等事,原原本本地告知了俞谦,说道:
“那宁王一心想要攻破赵王庄,以消除他的心腹之患,然后起兵侵犯江南。但如今的赵王庄防守严密,犹如铜墙铁壁,他必然不敢轻易进犯江南。”
俞谦听后,沉思片刻,说道:
“贤侄,你有所不知。宁王既然已经心怀反意,倒不如让他尽快起事。造反之事,越是迅速,所带来的祸患就越小;若是拖延日久,祸患必将愈发严重。我思来想去,想到了一条妙计:让徐鸣皋等十二英雄暂时离开赵王庄,以此引诱宁王出兵直接侵犯江南。如此一来,南昌府必然兵力空虚。届时,朝廷的大军在前抵御,义兵在后夹击,必定能够将这个逆藩一举擒获。”
于是,俞谦连夜写好奏折,准备进京呈递。
次日,俞谦命王介生与送奏折的差官迅速启程,赶往京城。
到了京城之后,他们在通政司衙门将奏折递交给了朝廷。
正德皇帝阅览了俞谦的奏折,正准备下达旨意,这时,只见右都御史杨一清出列上奏:
“启奏陛下,如今有安化王起兵造反,杀害了甘肃巡抚,其行径极为猖獗。恳请万岁速速下旨,派遣兵马前去征讨,以解救甘肃的百姓于水火之中。”
正德皇帝听后,神色凝重,说道:
“既然有此等严重之事,朕决定任命你为三边总制之职,率领十万天兵,即刻出发,前去讨伐叛贼。同时,马上召取赵王庄的徐鸣皋等十二英雄前来,交与你一同带去出征效力,诸位爱卿觉得如何?”
只见兵部侍郎王守仁走出队列,恭敬地奏道:
“陛下,那十二英雄,臣曾经见过几个,皆是有勇有谋、可用之才。尤其是徐鸣皋,更是忠心耿耿、义薄云天,实乃当世不可多得的英雄豪杰。臣敢保举,万岁召见他们,定无差错。”
正德皇帝闻之,微微颔首,说道:
“既然王爱卿如此保举,朕即刻下旨召他们前来,交与杨爱卿带去立功。”
随即,正德皇帝下旨一道,命令东厂太监张永携带十二副官诰,封十二人为十二指挥之职,火速前往赵王庄宣旨。
张永接到万岁的旨意后,不敢有丝毫懈怠,日夜兼程,快马加鞭地赶到了江西。
这一日,他终于来到了赵王庄前。
只见一众英雄豪杰皆在庄前,当他们听说圣旨已到,纷纷跪地迎接,并恭请张太监进入庄内。
赵员外在正厅之上早已摆好了香案,众人整齐地跪在下面,静候张太监宣读圣旨。
张永清了清嗓子,高声宣读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闻英勇之武士,乃公侯之腹心;威武之将军,乃君王之勇士。汝等徐鹤、罗德、焦大鹏、徐庆、慕容贞、狄洪道、杨濂、周仿、包行恭、徐寿、王能、李武十二人,勇猛非凡,令人称赞,忠心不二,实乃国家之栋梁。即刻授予尔等指挥之职,速速前来,跟随右都御史杨一清出征叛王。待立功之日,朕必重重有赏,朕对尔等寄予厚望,望尔等勿负朕心。”
圣旨宣读完毕,当下众人听了,个个面露喜色,满心欢喜,纷纷向十二英雄表示祝贺。
唯有焦大鹏伏地叩头,说道:
“还望老公公代我在万岁面前叩头推辞。我如今已然超脱凡俗,如同闲云野鹤,久已没有追求功名的念头了。”
张太监眉头一皱,说道:
“这可万万不行,十二指挥缺一不可。”
徐庆见状,连忙说道:
“我的兄弟伍天熊在九龙山落草,他也是个有本领的可用之才,我愿意去将他招来,为国家效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七剑十三侠》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