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五十二章 过代郡,入太行(1/2)
“我率三百义从过代郡,进入太行山,联系黑山军张燕,攻伐袁绍,逼其和谈。”
公孙续语出惊人,饶是田豫都被这个想法镇住了,但这个主意,也非凭空而来。
原本历史里,界桥之战前,张燕就曾经派自己手下,杜长带兵帮助公孙瓒,但最终被袁绍所败。
公孙瓒被困易京之时,也曾派公孙续前往黑山军求援,张燕也很讲义气,派出十万大军和公孙续一同救援,可惜他们援军没到,公孙瓒就自焚而死了。
张燕和公孙瓒军的关系,可见一斑。
所谓黑山军,就是黄巾军的变种,当年黄巾起义,张角振臂一呼,天下响应,黑山一带,张牛角自称将军,也弄上了一只军队。
彼时张燕还叫褚燕,他与张牛角合兵一处,张牛角为大首领,他为二首领,后来张牛角死后,褚燕继承其位,改姓为张,这就是后世熟知的张燕。
张燕颇擅骑兵,当初董卓死后,吕布被李榷郭汜赶出了长安,他就去投靠了袁绍,恰好袁绍在和张燕打仗,吕布就去助力,饶是如此,双方也只是打成平手,各自退兵。
黑山军的地理位置极好,他们藏在太行山脉之中,军队难以剿灭,直到曹操灭袁绍后,张燕才主动下山,投降曹操,最后竟还获得了个亭侯,算是黄巾起义里,黄巾一方,少有的赢家了。
田豫对于这个想法,在细细思索之后,觉得可行,但公孙续只率三百义从,还要将他留下,他无法接受。
“将军,不可啊,三百人太少了,而且我也不在你身边,我如何放心的下。”
公孙续早就料到田豫会这么说,他立刻反驳道,
“国让说的好,可是,太行山这五万汉人,如不派足够人手,若不留足够份量的将领,我又怎么放心的下???
再者说,你随我去黑山,不过锦上添花,有没有你,我不是一样做事儿吗?
但是我对你的期许可不是跟在我后面的跟屁虫,你迟早会成为最少一方之镇的人物,学习管理治下的百姓,是你必修的功课,如今这五万人在太行山内生活,也不知要多久,不正是考验磨砺你的一个机会??”
田豫感受到公孙续的栽培之心,心中一暖,但仍然担忧道,
“可是三百骑太少了。”
“够多了,再多寻粮都是个麻烦,我带九百匹战马,一人三骑,再带一百匹矮脚马,用于运输物资,如此,可以不停歇的赶往那边,无需像先前这样耗费大量的时间。”
公孙续说服了田豫,和汉人奴隶一同吃完烤羊后,他们便迅速睡下,第二天一早,两路人马于沮阳王帐分别,田豫带着大部队,重新沿永定河进入太行山。而公孙续领着三百骑,离开上谷郡……
七日之后,公孙续一行出现在了代郡,他们自沮阳向西,走涿鹿,过雊瞀,经当城,最后从代县,进入了太行山脉在冀州的区域。
一路之上,他们并没有遇到太多阻拦,因为代郡虽然还有乌丸,但本质上,却是南匈奴的地盘。
南匈奴,最早是用于称呼西汉时期,匈奴分裂,南下归附汉室的呼韩邪单于所率的匈奴人,后来西汉远征军将他的敌人,郅支单于诛灭后,呼韩邪率部返回了漠北。
之后的百年间,匈奴一旦分裂,输家就会跑到汉朝求援,然后在汉朝打败另一方后,就又回到漠北,反反复复,在这过程之中,随着汉室衰落,匈奴控制的区域也越来越大。
但与乌丸祸乱幽州不同,南匈奴由于自古以来,与汉庭接触很密,汉化程度很高,哪怕势大,但一直是相当尊崇汉家统治的,黄巾起义之时,汉庭还大规模,数次调出南匈奴的兵力,用于镇压各地起义。
后来中平五年,也就是公元一八八年,因为汉朝调兵过多,南匈奴内部不满再也压制不住,害怕继续征调兵员,发动叛乱,杀死了当时的单于羌渠,攻打并击杀当时的并州牧张懿,之后,定襄,云中,五原,朔方,上郡彻底落到南匈奴之手。
羌渠之子于夫罗请求汉庭发兵平叛,但当时汉灵帝已经病危,此事不了了之,而一年后,叛乱的匈奴单于病死,再加上东汉朝廷对中平五年的叛乱不了了之的态度,于夫罗又重新成为了南匈奴唯一的单于。
汉庭防备于夫罗,并不让他回并州,而是安置在河内郡,后来趁黄巾之乱,于夫罗联合白波贼郭太,发起动乱,占了河东郡,在这过程中,他甚至还救过逃难而出的汉献帝。
后来董卓祸乱,于夫罗参与了反董卓联军,直到一九五年死去,其弟弟呼厨泉继位,成为了如今的南匈奴可汗。
这就是汉末时,南匈奴与其他异族不同的地方,他们渴望扩大自己的地盘,但对汉庭,对汉帝,仍有很强的敬畏心,也曾积极参与大汉的政治事件,在黄巾起义时,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十八路讨董时,也有其身影,他们与其说是异族,不如说是一支东汉末年特别的诸侯。
这就是公孙续在蓟县杀胡令时,没有提及匈奴的缘由,他并非真的要杀胡,而是用杀戮,逼胡人归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我爹公孙瓒,但是在易京》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