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六十八章 辽东属国(1/2)
因蹋顿举族迁徙之故,原本被他占领的辽西郡如今已经空空如也,蹋顿也是决绝,为了不让公孙续好过,他将整个辽西能带走的全部带走,几乎弄成了一片白地。
公孙续领汉民迁徙,抵达了辽西郡右端,临渝县,自辽西郡再行一百里,就是徒河县,原苏仆延所占领的辽东属国区域,在现代,这座县城叫作锦州市。
辽东郡在秦朝时候便已经设立,但辽东属国,乃是西汉时期设置,位于辽西辽东两郡中间,用于朝廷管理此处,后期朝廷控制力下降,这里成了乌丸生活的地方。
苏仆延被杀后,他的地盘原本也是蹋顿占了,后来公孙续东进,蹋顿逃窜,公孙度感到莫大危机,就派人占了辽东属国,于徒河县修缮城池,拉高城墙,以期作为抵挡公孙续大军的桥头堡。
与此同时,这些天来,公孙度也不断派使者来,要求公孙续不再前进,威胁一旦踏入辽东郡,两家就要开战,甚至愿意和公孙续做邻居,让公孙续以辽西郡为根基发展。
然而公孙续的决心丝毫不动摇,自易京到阳乐,大约八百里的路程,公孙续有意放缓了百姓迁徙的速度,足足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才抵达,他们每天只行进半日,剩下的半天,都在指挥那些民夫,砍伐树木,培养他们组建投石车的能力。
投石车和床弩最终也没能在易京战场上用到,但对此的研究,却是进展颇丰,公孙续不拘一格用人才,对于工匠,为其封官,其俸禄采用了官员的俸禄体系,摒弃了东汉的工匠等级体系,重建了一套系统,从最小的小工,到如今空悬,但享两千石俸禄,位比一郡太守的大匠司,一应俱全。
这些工匠在新制度出现后,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激情,但因为基数太少,目前为止,还没有能出现让公孙续眼前一亮的发明,往往还是公孙续自己出点子,让这些匠人们复刻或者升级。
如投石车,还有今年过年时候,易京城升起的烟花,都是如此。
倒是蔡琰出人意料,她拿出其父亲珍藏的,源于东汉皇室藏书中的蔡侯纸的制作方法,贡献了出来。
蔡侯也就是蔡伦,当然他和蔡邕也没啥关系,单纯只是蔡邕收藏书籍够多,而且其书籍来源本身就是因为蔡邕是史官,可以接触到大量皇室藏书。
至于造纸,公孙续倒也知晓一点点,不过有了蔡琰的献书,比起他提个点子让工匠们试错,如今也是快了许多。
也因此,公孙续干脆封了蔡琰大匠师之职,私设俸禄六百石,位同刺史,一举成了匠人中地位最高之人,更是让整个队伍的工匠们陷入癫狂,开始没日没夜的翻找古籍,思考新的点子。
顺便一提,公孙续模仿太学,还给蔡琰矫诏了一个博士之位,如今就只看俸禄多少,她已经成了公孙续队伍里实质上的第一人,又处罚了几个冒犯她的人,倒是在没多少人敢非议她的往事,到处嚼舌根了。
这些百姓用于训练所打造的投石车,一般造好试射之后,就会拆除,公孙续也在试射的过程中,慢慢挑选好苗子,建设专门的工程队。
在临渝县一切准备妥当之后,公孙军正式开始了攻略辽东的第一步。
田豫率领步兵一万,农夫三万,为主帅。
赵云领一千白马义从,为副帅,策应田豫,一同进军徒河。
与以往都不相同的是,这一次,公孙续没有出征。
……
学堂之内。
辽西郡久为蹋顿所占,大多用帐,少用屋,长史关靖便令人临时开辟场所,用于蔡琰卢毓的教书,虽然每日行军,但教书和扫盲的工作,从未停止。
这几日,公孙续就泡在这边,他要把三字经和千字文都整理出来,作为自己领地上的启蒙教材来用,这两部中国古代著名启蒙书籍,分别成书于宋代和南北朝,公孙续只能让他们提前现世了。
三字经还好,公孙续好歹背的出个大概,缺的地方,让蔡琰按照自己的理解,稍作修补就好,而且还可以改掉公孙续认为一些不好的典故,掺一些私活。
千字文就难了,他只记得如“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寒来暑往,秋收冬藏。祸因恶积,福缘善庆。上和下睦,夫唱妇随。”等等这些比较著名的地方,全文那是完全记不得的,于是他干脆交给了蔡琰。
让蔡琰从韵律,字不得重复,历史典故,美好品德等等方面,几乎重写了一部千字文,即便是主旨明确的情况下,这对蔡大才女,也真是个难事了,毕竟千字文虽然是个儿童读物,但其成书背景,乃是梁武帝命人从王羲之作品里,取了一千个不重复汉字,编撰成文的,对仗工整,条理清晰,平白如话,易诵易记。
蔡琰虽然才华横溢,但一部名传青史的作品,又岂是那么好仿的,这一下,她的所有空闲时间,都用在写千字文上,连着公孙续,也得常驻学堂,以期自己再回忆出一些东西,并且随时指正调整蔡琰说书。
其实蔡邕自己也曾做过蒙学的作品《劝学篇》,不过公孙续看不上,对此蔡琰还颇有微词,但看见三字经和千字文后,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我爹公孙瓒,但是在易京》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