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48章 大顺金牌(1/2)
好书推荐:
一圈看完,蔡东岳打开最里面一个独立隔开的展厅大门:“这里是博物馆的精品展厅,除了那件元青花大罐,其他的精品收藏我都放在这里。”
王景行走进一看,果然大不一样。展厅内的布置更为精致,灯光设计也别具匠心,柔和的光线恰到好处地聚焦在每一件展品上。摆在最前面的是一件清代的翡翠翎管。这根翎管长约7厘米,通体翠绿,水头十足,质地温润细腻,在灯光的照耀下,仿佛一汪清澈的绿水。翎管的一端雕琢成如意云头形状,线条流畅自然,打磨得极为光滑,触感细腻。蔡东岳打开展柜,取出拿起翎管:“这翡翠翎管是清代官员用它来插戴花翎,这根翎管的翡翠品质极高,是一品文臣佩戴的。”王景行接过翎管,仔细端详,赞道:“这翎管的翡翠确实上乘,颜色均匀,水头足,雕刻工艺也精湛。如今市场上,这么高品质的清代翡翠翎管可不多见了。”旁边一个展柜里,摆放着一个金葫芦。金葫芦静静地躺在黑色绸缎上,在灯光的映照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蔡东岳打开展柜,小心翼翼捧起金葫芦,说道:“二位,来看看我这件宝贝。慈禧太后赏赐的金葫芦,重达139.6克。”王景行接过葫芦,只见这葫芦造型饱满,线条流畅,表面光滑,刻有“同治元年中秋皇太后赐吴棠”几个大字。董建川也凑了过来,好奇地打量着金葫芦,问道:“蔡老,这吴棠是谁啊?能得到慈禧太后的赏赐,肯定不简单。”蔡东岳说道:“这吴棠是慈禧很看重的晚清重臣,官至四川总督、署成都将军。”“野史有说,当年,慈禧的父亲惠征去世,慈禧和她妹妹一起护送灵柩从安徽回京。”“吴棠当时是清河县令,有一天,吴棠手下的人来报,说有两艘官船停靠在码头,船上是一位道员的灵柩。吴棠就派人送了三百两银子作为奠仪。”“结果这银子送错了,本应给那位道员的奠仪,却送到了慈禧父亲惠征的船上。”“吴棠知道送错后,本想把银子要回来,但他的幕僚劝他,说既然送出去了,就别要了,说不定以后能有回报。吴棠想想也对,就没再追究。”王景行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这么看来,吴棠这无心之举,还真是歪打正着。”蔡东岳接着说:“没错。后来慈禧太后发迹,垂帘听政掌握大权,一直记着吴棠当年的这份‘恩情’。吴棠因此平步青云,仕途顺遂。”“从那以后,吴棠一路高升,历任江苏巡抚、闽浙总督、四川总督等要职。慈禧太后对他十分关照,这件金葫芦就是同治元年中秋,慈禧太后特意赏赐给他的,以表对他的恩宠。”董建川瞪大了眼睛:“原来还有这样一段故事,这吴棠运气也太好了吧!”蔡东岳笑着摇摇头:“这个故事应该是杜撰的。”“惠征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因病去世。此时,慈禧已经被选入宫中,成为咸丰帝的兰贵人,不可能亲自护送父亲的灵柩。”王景行说道:“不过这金葫芦却是真的,见证慈禧对吴棠的器重,确实是一件很有价值的文物。”再过去是一件宋代的钧窑鼓钉洗。洗呈鼓形,口沿外撇,下承三乳足。洗身装饰有两排鼓钉纹,排列规整。钧窑特有的窑变釉色在洗上展现得美轮美奂,蓝紫色的釉彩相互交融。 蔡东岳说道:“这钧窑鼓钉洗虽然不是宋代官窑烧制,但也是钧窑中的精品。”王景行轻轻抚摸着洗身,说道:“这钧窑鼓钉洗的釉色确实迷人,窑变效果非常好。钧窑瓷器以其独特的釉色闻名于世,这件洗虽然是民窑,但也体现了钧窑的独特魅力。”......这个展厅足足有120多件精品古玩。包括十多件清三代的精品官窑瓷器。虽然不是极品,但每一件至少也要过百万。其中一件清乾隆官窑粉彩碗,市场价至少600万以上。看完这些精品展品,王景行对蔡东岳的收藏又有了新的认识。虽然这些藏品与他自己仓库中的顶级绝品相比有很大差距,但在民间收藏中,已经是非常难得的珍品了。就说蔡东岳凭什么开博物馆,看来还是有点东西的。突然,王景行看到展柜有一块很特别的金牌。金牌大概有20厘米长,15厘米宽,纯金打造。正面刻有“大顺”二字。王景行看到大顺俩个字,一下想到李自成,便问蔡东岳:“蔡老,这块金牌是什么?李自成的大顺?”蔡东岳点点头:“没错,这是一块非常罕见的大顺进军图金牌。”说着拿出金牌,递给王景行:“据说是李自成亲自督造的。”王景行接过金牌,正面除了“大顺”两个字,还刻有铭文“解民倒悬,伟业千秋”几个字。背面以浅浮雕技法刻着一位身着战甲、手持长枪的武将形象,策马挥剑,英姿飒爽,周围以火焰纹饰烘托其豪迈气势。身后是排列整齐的军队,展现其南征北战历程。王景行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金牌,而且还和大名鼎鼎的李自成有关,顿时来了兴趣。仔细一看,王景行发现这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从透视开始暴富》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