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3章 粥很苦,野菜也苦!(1/2)
石鼓山下,独战千军。
白衣如雪,飘然而去。
这一战,直接就让“红日升”这个名字响彻整个福州府,并以及快速的朝着大明各地传播而去。
有人听闻后,惊为天人,将其视为天神下凡。
有人听闻后,嗤之以鼻,认为是愚夫夸大其词。
不过这些都跟林平之没有了丝毫关系。
此时,他已经再次启程,朝着贵州龙场方向前行。
青山寨亦不过是他人生旅途中的微不足道一个小站罢了。
…………
数日之后。
林平之风尘仆仆的来到一处村落前。
此时的他,再没有刚刚离开家门时的白衣翩翩,纤尘不染。
他衣服上沾满了灰尘,脸上满是沧桑,唯有一双眸子越发的明亮,恍若夜空中的星辰。
事实证明,闯荡江湖并非一件享受的事情。
吃不好,睡不好。
风餐露宿,蚊叮虫咬。
翻山越岭,栉风沐雨。
这些都是平常事。
所谓的以天为被,以地为床,潇洒江湖,不过是文人士子想象中的江湖侠客生活。
真实的闯荡江湖生活,就跟荒野求生一样。
倘若没有点真本事,说不得直接就把自己给饿死了。
林平之来到眼前的村前,却是想要讨一碗热水喝。
毕竟人可以不吃饭,却不能不喝水,而一个人行走在外,想要寻一袋烧开过的清水,无疑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眼前的村落,是大明朝治下的很常见村落。
村落不大,左右不过百来户,居中有一处砖瓦房显得格外瞩目,属于村中的地主之家。
其余的尽是泥煳的茅屋,萧条而阴沉,为村中百姓居所。
此时阳春三月,正值春耕农忙时候,所以村中少有人烟。
好在,林平之来到村口时,恰在正午,倒也能在村子里看到寥寥的一些炊烟升起。
大明百姓生活困苦。
林平之是知道的。
不过,眼前村落的萧条,仍旧超出了他的预料之外。
林平之的到来,很快就引起了一些村民的注意,有人听到了外头的动静,自茅屋里出来,却是手足无措地观望着。
其中距离他最近的一户人家,有一老妪正拉着自己的孙儿出来,又紧着想将门合上。
林平之见此,急忙牵着马匹走了过去,招呼道:“这位大娘莫要着急关门,我途径此地,迄今肚子空空如也,却是想要花钱讨一些吃食和热水。”
那老妪踟蹰,似乎有些不知道如何是好。
她的孙儿更是好奇的打量着林平之。
毕竟像林平之这般穿着锦衣,还有高头大马的人,平日里极少能见着。
说话间。
林平之已经来到了老妪门前。
老妪慌忙行礼,带着几分怯生道:“俺……俺们这儿的饭菜,怕不合贵人的口味。”
林平之爽朗笑道:“只求果腹而已。”
说着,还不忘从衣袖中拿出一块碎银交由老妪。
老妪见了,手都在哆嗦,忙是千恩万谢的接过碎银,将门大开,迎林平之进屋。
这屋舍里头甚是简陋。
所谓的床铺,不过是一些稻草杆子铺设在靠泥墙的位置上而已。
不大的屋子里,既是睡觉休息的所在,又是吃饭用餐的地方,唯有的家具就是一张缺了脚的桌子和四张长条凳。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瓦罐锄头之类的东西,则放在另一角落。
如果说老妪家里什么东西最值钱。
大概就是灶台上的铁锅了。
家徒四壁,一贫如洗。
说的也就是这种了。
此外,老妪和孙子两人身上的衣服都很破旧,老旧的布料早已被洗的破烂不堪。
唯一的一双草鞋还被穿在了孙儿脚上,因为不合脚,里面还垫了不少稻草。
或许,后世之人对古代底层百姓的贫苦生活没有一个概念。
林平之只能说,哪怕是古代王朝的盛世岁月里,底层百姓的生活依旧要比后世五六十年代的大饥荒时候艰难数倍不止。
一年不饿死几万几十万,根本就不可能。
林平之借老妪家的陶壶烧了些热水,灌入水袋中,然后闲聊问道:“大娘,你家男人去哪里啦?”
“修河去了,去年开始便是修河,今年徭役,男丁都需去三个月。”
老妪用江西之地的土音含煳不清回答道。
“难怪我看村子里有些冷清。”
林平之点头,对村子里的冷清情况有了一个答案。
只不过三个月的徭役……
恐怕这村子里的百姓,今年日子不会好过了。
虽说按照朝廷规定,征召百姓徭役,需要管饭,有时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剑出福威,在下林平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