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二章禹铸九鼎:治水传奇与权力象征(1/2)
在那久远的传说时代,黄帝离世后,又历经了一些岁月的流转。尧,这位德高望重的领袖,成为了部落的首领。在尧统治的时期,黄河流域遭遇了一场极为严重的水灾。那滔滔洪水,如猛兽般汹涌奔腾,淹没了大片大片的庄稼。原本金黄的麦浪、翠绿的稻田,瞬间被浑浊的洪水吞噬,只留下一片汪洋。洪水还无情地冲毁了无数的房屋,百姓们失去了温暖的家园,无奈之下,只得纷纷往高处搬迁。
不仅如此,在许多地方,还出没着毒蛇猛兽。那些狰狞的毒蛇,吐着信子,在草丛中、角落里伺机而动;凶猛的猛兽,咆哮着穿梭于山林之间,肆意伤害着人和牲口。百姓们生活在恐惧之中,日子过得苦不堪言。
尧面对这严峻的局势,忧心忡忡。他召集大臣们商议,希望能找到一个有能力治理洪水的人。一些大臣们经过深思熟虑,向尧推荐了鲧。
然而,九年的漫长时光悄然流逝,鲧治水不但没有取得成效,水灾反而愈发严重。那河堤不断决口,洪水如脱缰的野马,肆意奔腾,百姓们遭受的损失越来越大。原来,鲧采用了“堵”的办法。每当哪里出现洪水,他便立刻带领众人去修堤筑坝,试图将洪水堵住。但他却没有想到,这洪水犹如被激怒的巨龙,水位随着堤坝的增高而越来越高。最终,洪水冲破了堤坝,带来了更加巨大的损失。
此时,尧已经去世,舜继承了部落首领之位。舜心系百姓,不辞辛劳地到各地视察。当他看到鲧治水不利,而且鲧还不听从群众的意见,一意孤行时,舜心中燃起了熊熊怒火。他认为鲧的行为严重失职,对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于是,舜立即下令将鲧撤职查办,把他囚禁在了羽山(今山东蓬莱东南)。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舜又觉得鲧的罪过不可饶恕,最终将他处死。
尽管如此,水患仍然十分严重。舜再次征求一些官员的意见,询问哪一个人能够担任这个艰巨的治水工作。大家纷纷议论,一致认为禹最合适。禹,是鲧的儿子。关于他的诞生,也有着一些神奇的传说。有传言说,禹的母亲有一天晚上,忽然看到一颗璀璨的流星穿过昂星之中。她入睡以后,在梦中又看到了这一震撼的情景。于是,她得到了神秘的感应而受孕,最终生下了禹。在另外的古书上还有一种说法:禹的父亲鲧死后三年,尸体不但不腐烂,而且肚子日益增大。里面似乎有东西在蠕动,仿佛有着神秘的生命在孕育。后来,有人用一把锋利的尖刀把他的肚皮划开,于是禹就出世了。
禹长大成人后,与他的父亲截然不同。他生活俭朴,从不追求奢华的物质享受。对于公家的事情,他总是全力以赴,公正不阿,绝不徇私舞弊。他对待他人真诚友善,从不说假话和空话,总是言出必行,说到做到。舜了解了禹的品行作风以后,召见他说:“现在任命你担任治水的工作,希望你努力去完成它。”禹听后,深感责任重大,他坚定地接受了任务,并表示一定不辜负舜的期望。舜不因禹的父亲治水不力而歧视禹,禹也不因为父亲被舜处死而怀恨于心。他们都明白,治水是关乎千千万万人的大事,个人的恩怨在这巨大的使命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禹接受任务以后,带领着一些人踏上了艰辛的征程。他们奔赴各地,进行实地勘察、勘测。尽管禹当时结婚才仅仅四天,但他毫不留恋新婚的甜蜜,毅然决然地告别了妻子。禹深知治水任务的艰巨,他在考察中,吸取了父亲鲧用“堵”的方法治水失败的教训,转而从疏导入手。他依据山川地形,精心规划,让水在经过整治的河道里畅流奔腾,直入大海。
然而,要取得这样的成就谈何容易!舜也深知治水任务的艰巨性,他特别任命了伯益和后稷作为禹的助手,并且发动各个氏族部落都投入到这一伟大的工程之中。动工以前,禹亲自带着人,拿着测量工具,一段一段地进行丈量。他神情专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精心制定出周密的施工计划。开工以后,禹以身作则,带领大家一起劳动。无论是狂风暴雨,还是烈日炎炎,他都毫不退缩。他废寝忘食,一心扑在治水上。他曾经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口,却都没有进去。
有一次,正巧赶上他的妻子分娩。儿子呱呱坠地,哭声嘹亮。禹在门外听到儿子的哭声,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思念之情。他多么想去看看他那刚刚出生的儿子,亲亲他那稚嫩的脸庞;他也多么想去看看分娩后的妻子,给予她安慰和支持。但当时治水工作紧张,刻不容缓。禹咬咬牙,狠心转身离去。禹就是这样辛勤忘我地工作了十三年。这漫长的岁月里,他历经了无数的艰难困苦。长期的劳累使他的身体非常衰弱,腰弯得如同骆驼,走路也不再灵便。
后来,一些从事迷信活动的人在祭祀鬼神的时候,也学着禹走路的姿态以表示虔诚。这种姿态就叫做“禹步”。禹为了治理洪水,跋山涉水,走遍了当时整个中国。不论是什么穷乡僻壤,不论有人无人的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由于禹在治水中的卓越功绩,极大地提高了部落联盟首领的威信和权力。传说禹年老的时候,曾经到东方视察。那片广袤的大地,充满了神秘与未知。禹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陌上风晴新编中国历史故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