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章 紧急任务(2/3)
氏度,相对湿度为35%~55%,常年干燥少雨,春秋两季较短,冬夏两季较长,一年四季多晴天,云量小,日照时间长,生活环境艰苦,但可为航天发射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每年约有300天可进行发射试验。
在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要承担发射场区的组织指挥,实施火箭的测试、加注、发射,逃逸塔测试,整流罩测试,人船箭地联合检查,船箭塔对接和整体转运,提供发射场区的气象、计量和技术勤务保障,并在紧急情况下组织实施待发段航天员撤离及逃逸救生。
飞机降落时的强烈颠簸将周昊从假寐中唤醒,看了手表上的时间显示2020年3月27日23点21分,这还得益于导师代表研究小组与军方协调,让他搭了最近一班从渝州白市驿起飞的军用运输机。
要知道,渝州没有直飞酒泉市的民航客机,一般情况下都是飞到嘉峪关后转汽车前往酒泉市,而最晚的航班是下午15:20的,很显然是赶不上的。
酒泉是个历史底蕴充足的地方,也是华夏最早出现人类活动的地区之一。
距今一万多年前,酒泉先民进入旧石器时代。
距今约3500年前后,酒泉人类开始进入新石器时期。
新石器时代,酒泉先民主要活动在酒泉盆地(包括今肃州区大部分和金塔县)和敦煌、安西凹地(包括今敦煌市、安西县及玉门市大部分)。
从飞机上下来,周昊就看见一辆沙漠涂装的军用东风猛士停在停机坪不远处,旁边站着一位年轻的上尉军官正在抽烟。
“您是周博士吗?”对方看见他径直走过来,连忙丢掉烟头,立定敬了一个礼。
“我是周昊。”周昊也懒得解释硕士和博士的区别,点头回答道。
“您好,我是基地的后勤处的韩勇胜,奉命前来接您!”韩上尉随即用便携式指纹采集器核实了周昊的身份之后,礼貌性地与他握了一下手。
周昊将随身的行李放到后排,坐到了副驾驶之后(不要问为什么坐前面,坐过的人都知道军用越野车的减震),韩上尉就立即开车出发,在路上周昊按惯例戴上了眼罩,按对方的话说,这是组织上对于相关人员的保护,毕竟不知道才是最保险的。
在路上,两人都没说话,开始的时候周昊感觉还比较平稳,到后来逐渐开始颠簸起来,周昊心里暗自思量,车辆应该是离开了公路,行驶在旷野之中了。
这是他第一次来酒泉的科研基地,之前都是在渝州的部队驻地进行相关研究工作。
“吱……。”车停了下来,应该是到地方了,耳边又传来了开车门的声音,应该是韩上尉下车了,周昊坐着没动。
“轰隆隆……。”没过多久,又传来一阵响声,周昊通过声音判断应该是某种厚重的金属移动的声音。
随后,关车门的声音,车辆又开始行驶,不过这次的速度很慢,周昊从自己身体后仰的幅度能判断。
“可以将眼罩摘下来了。”没几分钟,车停了下来后,耳边传来了一个陌生的女性声音。
周昊摘下眼罩,慢慢睁开双眼,好在这里光线并不强烈,他转过头去,随着视线逐渐恢复,发现驾驶位上赫然坐着一位陌生的年轻女军官,肩上的军衔是中尉。
对方点头示意了一下后,没等周昊反应过来就径直开门下车,周昊略微愣了一下,跟着也下了车。
环顾四周,这是一个拥有圆弧形穹顶的大厅,面积估计有1000平方米以上,看样子全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距离他比较近的是一扇大得夸张的门,而另一头是一条宽大的隧道,虽然顶上均匀间隔着照明灯,但却看不见尽头。
由于眼罩的关系,周昊不知道目前的具体方位,但很显然这里应该是在地下,大二的时候他有幸随学校科研团队到渝州涪陵区白涛镇参观过“816地下核工程”,跟这里的环境极为相似。
20世纪60年代,国家决定在大后方西南地区建一个核工厂,有关部门多次考察、论证后,在渝州涪陵白涛镇选址。为了保密,从此白涛的地名也随之从地图上消失。
白涛镇是乌江边上仅几千人口的一个小镇,“816地下核工程”就坐落在这里,为了保密,凡是有“问题”的人一律迁出,白涛的地名也随之从地图上消失。
1967年2月,工程兵第54师(“文革”代号“8342部队”)所属三个团入川,承担起西南三线816工程的建设任务。
1970年,54师参加抗美援越的一个团和留在酒泉基地的一个团全部归建。国家核能工业部也陆续派出三个建筑公司,主要任务是架桥铺路、建厂房和住宅区。
1984年2月,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816工程”被封闭了起来,始终没有正式投入过生产。
再后来,“816工程”中的极小一部分洞体被龙国核工业建峰化工总厂作为物资仓库加以利用。
如今对外开放的景区综合运用声光电效果,并模拟还原核工程原有部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月球的秘密》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